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务报道在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党报喉舌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 难点 在读者眼中,党报作为“官方报纸”,政务报道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党报采编工作的首要任  相似文献   

2.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3.
提及党报中的会议新闻,由于长期以来此类报道形式“八股化”、报道手段单一枯燥,许多人都认为会议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太多影响版面质量,降低了读者关注度,应当“大量裁减”。事实上,会议报道中包含的党务政务信息,对于党报来说应该是自身的优势,不该少报不报,而应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大家应该做的是,把会议当作丰富的新闻源,留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是党报的主要报道任务之一,不光党报的性质要求它必须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中心工作大多会通过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而且,笔者一直从事时政类报道,从实践中看,党报都自觉对会议报道给予非常重视。与此同时,会议报道如何获得"读者"和"领导"的双重满意,一直是党报工作者探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5.
领导活动、各类会议,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新闻源,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避免政务报道的一般化、常规化、程式化,在政务活动中捕捉到新闻,以鲜活、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政务导向作用,是党报普遍面临且常抓常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近一个时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2005年10月份《沈阳日报》的政务报道为例,细细品味探索实践,可以从中感晤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要善于捕捉政务工作的创新点。捕捉和报道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之处,不仅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闻性,同时对面上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  相似文献   

7.
金波 《新闻实践》2003,(11):21-22
我认为,提高政务活动报道的针对性,就是更好地为党报的主要目标读者——广大的党员干部有的放矢地服务,使他们感到党报的政务活动报道高人一筹、读之有益,这也是加强和改进政务活动报道,体现"三贴近"的应有之义。一、从大局着眼,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准确选取真正具有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政务报道题材。党报的政务活动报道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党的建设、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十多个方面。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中,有的是日常的工作,有的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我们在判断这些事实的新闻价值时,如果没有起码的政治常识和对以往及当前政治领域大方向的把握,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央提倡的,什么是中央反对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务活动报道的指导意义就很有可能被弱  相似文献   

8.
蒋宝仙 《新闻战线》2012,(12):61-62
政务报道是地方报特别是党报的传统"台柱子"。"台柱子"硬不硬,直接影响到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一直以来地方报都投入大量精力,将做好、做强政务报道当做重要工作。在形形色色的政务报道中,每年的"两会"报道因背景显著、主题重大、与民生关系紧密而成为各主流媒体精心经营的一道  相似文献   

9.
地市党报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必然与司空见惯的政务新闻发生“碰撞”,政务新闻的改革势在必行。 读者并非一概不要政务新闻。有新意的政务新闻有利于读者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层的动向,其实读者是欢迎的。政务新闻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多而滥”、“大而空”的问题。 2001年上半年,随州日报社  相似文献   

10.
政务活动是地市党报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利用好这一新闻来源,对破解地市党报新闻资源不足、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地市党报在政务活动报道中形成的形式陈旧、篇幅冗长、用语生硬等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政务活动的报道效果,使得这个地市党报固有的宣传优势成为实际上的"短板"。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红  何欣桐 《新闻窗》2006,(6):88-89
近年,我国报业兴起党报改革浪潮,各大党报、机关报都朝着求新、求变、谋发展的方向发展。新一轮的改革风又将报纸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传播,纸质平面媒体也正面对越来越强的挑战。党报的改革,从内容到形式都需不断创新,这不仅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报业市场竞争获胜的需要。而党报中的政务报道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对国家和地区的政冶、经济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阶殷党报的政务报道还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但趁着改革之风,政务报道也有突破自我、锐意求变的迹象。本文就《河南日报》的“两会”政务报道,谈谈当前政务报道的大体趋向。  相似文献   

13.
于全义 《青年记者》2010,(14):65-66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而党政中心工作大多是通过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但是,目前很多会议报道并不令人满意,内容冗长空洞、报道形式千篇一律,读者不爱看。这就需要传播者要注重会议报道的新闻性,创新会议报道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政务报道贴近性不强、舆论监督乏力,一直是地方党报的两个“软肋”。而处在最基层、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特殊地位,又迫切要求地方党报把这两个“软肋”都硬起来,服务好党委、政府和群众,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丢掉地盘,失去读者。从2004年创办具有子报性质的《济源日报·王屋晨风》起,我们就拿出一个版面倾力打造“政务热点追踪”,拿出一个版面重点经营“行风对话”。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做深、做活、做透政务新闻和舆论监督,把推动政府工作和关注民生民意作为重要一环,努力搭建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一年来,“政务热…  相似文献   

15.
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需要着力报道当地的重要新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一个阶段的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强烈时代和典型意义的新生事物;与中心工作紧密相关、事关全局的市领导和部门的重要政务活动,等等。这类报道一般被称之为“要闻”。如何抓好地市党报的要闻报道?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抓好“吃透”、“找准”、“改进”三个方面。一、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17.
政务报道是党报宣传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一种最直观、最快捷、最重要的形式。人们可以从政务报道中去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去了解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去了解自己想知而未知的社会重大变革,以便于自己更好地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18.
方明远 《新闻界》2005,(6):97-97,108
“成就报道”是党报展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绩,以鼓舞全社会奋发有为的重要报道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成就报道”由于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少报道被打上“做秀”烙印,不被广大读者认同,成为党报报道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成就报道”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如何通过报道模式创新实现“三贴近”要求,使报道让读者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入脑、人心”效果,成为党报“成就报道”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赵伟 《新闻爱好者》2005,(11):30-3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新闻价值大小,只看职务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章长短,安排时间版面,致使会议报道成了讲话报道。  相似文献   

20.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围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目标,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在新闻报道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党报的亲和力明显得到提高。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模式化的政务新闻仍然盘踞在各级党委机关报纸的版面上,这些新闻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僵化的结构、官化的语言、死板的文风、空洞的内容,拒读者于版面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