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定摔跤运动员大强度力量性耐力的机能水平,特别是减(控)体重过程中的机能水平是科学地训练和掌握比赛契机的重要依据。跟踪记录优秀运动员模拟比赛制胜关键动作的有关肌肉的表面EMG(表1)分析其主要用力部位是背阔肌,同时发现双方相持  相似文献   

2.
三、培养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基本方法 培养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列入训练计划。 (一)发展训练水平、培养比赛能力 高度发展的训练水平,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形成和塑造的前提。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的信心、心理活动、机能发挥和应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尤其是专项储备能力,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3.
赵晓玉 《游泳》2002,(3):16-18
参加大型国际游泳比赛的大多数运动员机能和身体训练水平大致相同。在比赛复杂的竞争中,比赛的结局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取决于运动员充分动员体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省参加八运会的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1996年冠军与1997年八运会预赛前23周内机能水平、专项能力、运动成绩的动态观察,并相比较。结果发现:1997年八运会预赛前23周内运动员的机能、专项能力、运动成绩是逐渐上升趋势,比赛成绩理想;1996年冠军赛前运动员的机能、专项能力、运动成绩波动较大,比赛成绩不理想。提示:运动员赛前的机能、专项能力、运动成绩与比赛成绩有关,前者的稳定上升是后者提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田径运动水平飞速发展,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比赛也越来越激烈。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平时的训练水平,也就是比赛能力能否有效地表现出来,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正规田径比赛中,表现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它由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和比赛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适应能力、机能动员能力、良好的心  相似文献   

6.
机能评定的目的,一是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是否符合他所从事的项目的要求,以及他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二是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的情况,为训练和比赛的安排提供可靠信息。电子计算机在各地的体育科研中得到广泛使用。湖南体科所的两名计算机专家,利用计算机连接可以调速和升降的跑台,在为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评定时,萤光屏很  相似文献   

7.
比赛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运动员比赛战术指为取得优异成绩,根据比赛具体条件有目的地采用的各类技术手段。比赛的具体条件指运动员本人的机能,心理状态,对手情况及其水平,比赛期间及比赛当天的项目安排,准备活动场地等。  相似文献   

8.
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状态诊断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为获得辽宁省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施有效的调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体能与体成分、有氧及无氧能力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状态测定,掌握辽宁省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旨在为优化我省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科学支持并为全面提高我省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重大比赛的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会趋于稳定,但心理变化却能导致其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影响比赛结果.实践证明,竞技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心理压力,是我国运动员和教练员备战重大比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志伟 《体育科研》2009,30(3):83-85
在总结和分析多年对射击运动员科技攻关与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比赛能力、充分发挥训练水平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提高赛前训练的针对性。射击运动员动作简单明快的先进技术、合理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系统的机能监控与合理的营养调控、中枢神经兴奋性的适度维持、以及技术、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有机平衡等条件是运动员比赛中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多个生化指标,建立运动员机能状况评定系统;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疲劳恢复的规律,初步建立药械结合、理化手段结合的康复系统,力图掌握比赛时期运动员机能状况变化的规律,消除疲劳,提高竞技水平。研究对象:广西体工大队参加九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优秀运动员13人,包括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宋耀伟  周予墨 《游泳》2011,(2):52-55
游泳临赛前的准备活动是运动员调动身体机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由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转换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监测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状态,是衡量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是否有效、赛前准备活动是否起到充分调动身体机能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运动医学工作者曾对径赛中各个项目的训练作了大量的医务监督研究,认为训练和比赛均可引起运动员心血管、泌尿系统及其他机能的变化,24小时即可恢复。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数是以短时间观察为主。而对于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作较长的、连续的、系统的身体机能观察的报道还不多。为了探讨冬训及比赛对女子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一些规律,从而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进行合理训练,提高运动水平。我们从1977年12月初至1978年6月中旬对上海市田径队女子短跑组进行了冬训及比赛前后的医务监督观察研究。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供教练员、运动员及队医训练实战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在2004年世界杯比赛前后进行了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结果显示: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运动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普遍存在高皮质醇血症,尤其在赛前;另外,赛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普遍下降,血睾酮/皮质醇下降。当伴随着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升高时,机能水平下降,恢复减慢,适应运动负荷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理论来看,“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在某一特定强度”,称之为“疲劳”。以下介绍几种帮助运动员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方法。 1 提高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后劲不足,这是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差的表现。而一些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强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率、血压变化比常人稳定,心输出量较大,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出现机能“节省化”。所以说,提高生理机能的适应能力,能使运动员承受最大负荷和最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加强机体抗疲劳的功能,延缓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训练和比赛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的测试,掌握足球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和比赛后心脏机能的一些规律,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定量运动员负荷试验,对运动员机能状况进行评定。我们从比赛实际出发,以足球90分钟比赛为负荷,自1978年9月至1980年2月,先后对我国足球运动员在四次重大国际及国内比赛前后  相似文献   

19.
我国CBA运动员在5个月的赛季,一周两场比赛,转战南北,体力和精神消耗很大,比赛成绩和运动员的机能恢复密切相关。本文就这部分篮球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和训练、比赛后机能恢复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冬季两项是绝对运动的滑雪和相对静止的射击组成的运动项目,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该项目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尤其是其中的射击成绩亟待提高.选取备战2006年意大利冬奥会的国家女子冬季两项队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靶场实地人工记录、心率表随时记录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运动员射击训练中的心率、神经机能水平以及射击命中率、射击技术等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尝试总结其规律性.研究表明,影响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心血管机能水平和神经机能水平.结论:提高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训练和比赛成绩,应加强心血管机能水平和神经机能水平的科学合理化监控,还应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