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企合作的经营意识、校企合作的需求、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体育校企合作的满意度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主观心理因素;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缺乏有效的宣传、政府的政策扶持、合作项目缺乏个性特色、缺乏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合作经费投入少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了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相关迁入的企业在体育方面的需求,并结合皖江城市带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体育院系与这些相关迁入企业开展合作的具体模式,使皖江城市带高校体育院系的人才和科研力量能为企业的文化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给高校体育院系注入发展资金和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各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皖江城市带开发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皖江城市带主要开发区应在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集约度、企业发展、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等方面与示范区全面耦合,迅速提升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建设水平,把开发区建设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市场机制,法治不健全,长效合作难。建立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须挖掘和满足双方的合作需求,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构建与规范体育市场,规范资金用途。  相似文献   

5.
动态     
《职业技术教育》2012,(12):8-15
Ministry部委3月8日,教育部与安徽省政府在北京签署"加快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6.
实施合淮同城化,是响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早日形成的需要,构建省会经济圈,将打破区划界限,促进合肥、淮南两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功能差异化定位、体制和政策统一、交通与信息无人为障碍畅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教育》2012,(4):3-3
<正>本刊讯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3月8日在京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工作会谈。袁贵仁指出,安徽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低碳物流的发展是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产业的长远目标。从物流人才培养、法律法规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皖江城市带在发展低碳物流中的建设路径,实现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晋升博弈的零和性质,使得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官员对有利于区域整合和合作的努力激励不足,对无益于区际整合和合作的努力激励过度,区域合作空间很小。加强皖江城市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合作,需要改变现行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建立干部离任责任追查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渐淡化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两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皖江城市带相互毗邻。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这两大城市群在建设目标和建设成效方面略有不同,具体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一体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比这两大城市群有利于皖江城市带借鉴武汉城市圈的经验,更好地建设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方兴 《安徽教育》2010,(5):22-23
<正>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铜陵位于皖江中部,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点和汇集点,铜陵本身工业基础雄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技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复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6年多来,皖江城市带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好促进全区战新产业长效快速发展,本文运用spss进行区间估计测算其战新产业总体集聚程度,并与京津翼战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探究其在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区域发展、加强地区衔接配合等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提供有利参考,促进皖江城市带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安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皖江城市带是安徽重要的城市经济带,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目前,皖江城市带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意识落后、缺少龙头企业、缺少电商服务企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大力引进电商专业人才,鼓励本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外地电商企业来本地投资创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恕宏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78-81,92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中部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国家政策、地理区位及资源、产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动力不足,外引力渐强,有使城市带断裂成东西两段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主要城市应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整体提高,以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和空间组织:以马芜铜城市圈为核心,加强主圈建设,以安庆为中心建成副圈,分别以合肥和黄山为中心建成南北两个辅圈,形成“一主一副两辅”的皖江城市带“鹰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发展皖江城市带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芜湖市物流业的发展优势以及皖江城市带建设给芜湖市物流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进而提出芜湖市物流发展的一系列策略,如政府应做好物流发展总体规划、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实现物流由量的发展跨越为质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下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战略与对策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合肥召开,会议由安徽大学与安徽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科研院校学者以及留美经济学家和省内区域经济问题专家与会,共商皖江城市带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具体情况,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随后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作用、机遇、区域文化与外来投资八个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提出一些对集群发展有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教育》2009,(6):11-11
<正>本刊讯近日,省教育厅与巢湖市就发挥高校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支撑作用,深化高校与巢湖市产学研合作、推动示范区产业发展有关事宜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就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近代芜湖开埠后,皖江航运开始走向近代化。皖江航运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沿江城市的落后水平和分散状态,推动了皖江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