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仅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乃至世界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开满传统文化之花,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视野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存在的形式,它的发展既是长期的物质环境的建设过程,又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过程.建筑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建筑具有双重性: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产品.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建筑文化因素对建筑个体及城市发展的影响,重估建筑的文化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库哈斯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 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一种历史的文化感. 其立足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今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在国际化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及当代建筑的"民族形式",探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设计师不仅要具有建筑学、符号学甚至是哲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及其文化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科学,它历经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许多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环顾我们身边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印迹已“仙踪难觅”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让中国在世界建筑格局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中国传统建筑特点鲜明,优点诸多,了解和发扬我民族传统建筑优势正是我们突破建筑文化瓶颈的绝佳出路.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建筑也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它不仅融合了各种人文因素,同时也将美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司马迁曾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古而知今,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建筑,获得建筑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从而将建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建筑设计和实践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情调的东方建筑体系;二是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代表的风格多变的西方建筑体系;三是以西亚建筑为代表的综合东西方文化的伊斯兰建筑体系。其中,东方和西方建筑体系都具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受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言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如今,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文化互动与语言交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广泛吸收优质文化元素,从而成功建构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之本,是文化建设之要,也是管理水平之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既是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当务之急。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建筑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应该构建一个完备的体系。搞好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抓好宏观顶层设计、提高校长文化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深入研究当今建筑教育基础体系后,提出中国建筑教育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建筑教育中,使未来中国建筑设计的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并担负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把中国风、中国元素带入世界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在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因子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五种实现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设计能力,进而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考察泰国清迈、清莱佛教建筑文化和资料分析有如下结论:建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和层次的表现。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集中表达和包含了泰民族的精神世界与泰国的政治体制。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泰民族在南传佛教浸润下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建筑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泰民族吸收中国、印度、欧洲文化的积极进取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与泰国佛教建筑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ritical approaches developed in Atelier 1, an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in the Gazi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 Ankara, Turkey. The main theme of Atelier 1 Projects in the 2014–15 academic year was the ‘City as a Critical Ground’, in which the city, ground and criticism were discussed with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field of architecture. Atelier 1, involving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interpreted and redesigned the urban ground of Ankara with a critical approach to reveal its unique identities and implicit values. Ground, accepted as the main critical material in the design process, was criticised not only in its physical sense, but also its social,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even psychological aspects.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discover their own design methods from their criticisms of the urban ground, which also allowed them to determine their sites and programmes. In this way, Atelier 1 promoted freedom and flexibility as well as criticality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architecture with city, ground and criticism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rimarily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as the cor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telier 1, as a theory‐base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motivated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a critical approach to the urban ground of Ankara so as to replace the rising formalism with criticism in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2.
运用建筑学、生态学原理 ,分析生态住宅的内涵 ,认为生态住宅设计必须具备历史、人本、共生、发展、绿化和节能等 6个观点 ,并从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功能空间、材料选择、院落环境等方面对现代村镇生态住宅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天津是一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多国建筑风格的城市,在天津打造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究近代西洋建筑的整体风格与个性特征,正确解读其文化内涵,将对繁荣建筑创作、发展建筑文化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年来有关闽越国(公元前202 年至公元前110 年) 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该时期丰富的建筑遗存,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瓦当、铺地砖等建筑材料,而且还发现了王城、要塞、宫殿、官署等建筑遗址。 闽越国时期建筑是吸收中原汉文化,并与本地土著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其中的若干因素,诸如杆栏式建筑、木骨泥墙、河卵石铺砌地面等不但未因闽越国灭亡而消失,而且流传至今,成为福建乡土建筑区域文化特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现存的汉赋作品以建筑为描写对象的多达 2 0余篇 ,笔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 ,且完整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 ,为汉赋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CAD制图》课程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特点和实施进行应用与研究的,为了使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通过建筑装饰工程在课程中应用与研究,并对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论述。进行不断探索并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建筑装饰教育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雨果梳理了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重点分析了建筑艺术所包含的象征性语言,他对神权建筑语言持否定态度。对人民建筑艺术语言大加赞赏,揭示了建筑与语言的深层关系。他不愧为高水平的建筑评论家。他的建筑美学思想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进化论的因素,同时也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建筑是在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需要下产生的。通过“家园”感,使得建筑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而生发出它的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是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建筑师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建筑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尺度,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建筑CAD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要精心设计工作任务,第二要合理实施工作任务,第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筑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侗族干栏民居建筑墙、门、窗结构的解读,它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和增强房屋建筑的力学稳定支撑作用,又有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和文化功能。侗族干栏式建筑在文化内涵上,墙、门、窗蕴含着侗族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展示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使干栏建筑的围隔空间形成一个人性的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化的人性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即对"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建筑人类学的深度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