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与一位同仁的闲聊,是从“正点新闻”开始的。 提起这个话题,人们自然会想起杨青。杨青是我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2.
1采访之前,我查了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名单,发现杨青的简介最短:“杨青(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56岁”其他的九名得主不是新闻单位的老总,就是部主任,杨青是唯一一个没有官衔的获奖者。我从别处了解到,杨青在中央台编了33年《新闻和报纸摘要》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两个传统名牌节目。为此,她值了33年夜班,度过了1万多个高度紧张繁忙的不眠之夜,夜间骑车上下班行程竟约16万公  相似文献   

3.
(一) 新闻发布会之后,记者们相互介绍:这是著名记者某某,这老兄便是大手笔某某,等等。知道知道,久闻大名——绝无瞎捧之意,确实在报上、广播里经常看到和听到他们的名子。然而,面前这一位,介绍人称“中央台的杨青”的女士,我却不曾读到或听到过她的名子。看介绍人对她极其敬重的神情,可以认为老杨是被列入“著名”之列了,但我翻遍了脑袋的所有角落,终无法调出关于“本台记者杨青”的声音记忆。也许她习惯用笔名吧——不少  相似文献   

4.
类别:中外名记者编号──从军营走来的名编辑杨青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申台高级编辑杨青原来是个军人。她1950年参军、1952年入朝作战,5年多的军队战地生涯,锻炼了她不怕吃苦、忠于职守的品格。转业后进入中央台工作,当编辑33年,上了31年半的夜班,度过一方多个不眠之夜,夜间骑车上下班,行程约16万公坚。长年的夜班生活,对于她最头痛的困难,就是单位离家远。在社会治安较乱的时期,她记不清曾有多少次沿途受到流氓的骚扰、追踪、唾骂。为了安全,她夜间上下班时,不得不“女扮男装”,冬天穿上军大衣,戴上大皮…  相似文献   

5.
智敏 《新闻世界》2005,(9):37-39
妻子翻出丈夫“偷情日记”,向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丈夫以日记系个人隐私,妻子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为由,要求法院驳回妻子的起诉,妻子拿出丈夫当初签定的“忠诚协议”,要求法院判决丈夫违反协议,赔偿自己10万元“违约金”。妻子到底有没有侵犯丈夫的隐私权?她的10万元“违约金”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地持吗?  相似文献   

6.
在前不久揭晓的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名单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杨青名列其中。消息传来,杨青办公桌上祝贺的小条摆满了桌面,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到新疆打来的祝贺电话接连不断。一些请她谈感想、介绍事迹的访问者也接踵而来。面对这些,不善言谈的杨青,总是淡淡一笑:“真的没有多少东西好说,我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7.
回家     
《出版参考》2005,(11):6-7
德里克站在卫生间门口,望着妻子菲尔纳迅速而又整齐地收拾着行装。想到她要出差,感到挺有意思。妻子踮起脚吻了吻他的脸颊。看到她脸上淡淡的红晕,他知道妻子很兴奋。她要开始新的工作,也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德里克感到很紧张、很陌生,甚至感到像是被遗弃了似的。“高兴点,”妻子对他说,“只有两个星期,我就回来了。”可他面临的这两个星期,却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8.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9.
讽刺幽默     
《新闻天地》2009,(9):59-59
任君选择 丈夫下班回家,妻子准备好了晚饭。“亲爱的,今晚的菜你可以选择。”妻子说。“都有些什么菜呢?”“芦笋。”妻子答。“有什么选择呢?”“你吃或是不吃?”  相似文献   

10.
每次发表文章,我总是第一个打电话把喜讯告诉妻子,与她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因为我最清楚,这收获的背后,有妻子一半的功劳。 妻子是我文章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编辑”。写完一篇文章,我总是先给她看,让她提意见。她的意见没有阿谀奉承的成分,总是直率地指出缺点所在,提出修改意见,处处激发我的灵感。 我喜欢写一些政治工作热点、难点的文章,写这种文章一要有新的观点,二要有翔实的素材来证明观点。在女兵连当排长的妻子成了我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前年我针对“法轮功”问题写了《封建迷信在官兵中的思想反映及对策》,去…  相似文献   

11.
某报登了一篇题为《弱女洗冤记》的报道,揭露了某妇女被丈夫欺凌的事实。报道是以受害者“我”的追述形式展开的,但在追述过程中,不少论断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现将其中一段摘抄如下: “他与我结婚后,依然公开同他的妻子同居,我去他妻子的家里堵截他们,他竟一拳把我打翻在地。”从整个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我”是文章中的“他”的合法妻子,而文章中的“妻子”则已经不再是文章中的“他”的妻子.可是在这段文字里,“我”固然是“他”的妻子,但却又同时也称不是  相似文献   

12.
梧槐 《新闻天地》2005,(2):34-36
这本应是一个完美组合:妻子青春靓丽,丈夫英俊萧洒。两人还同为人民教师。然而信难想不到的是,妻子竟是个迷信专家,运用“法术”逼走奶奶,还四处收集丈夫的“花心罪证”。更令人发指的是:误入歧途的妻子竟然用硫酸毁掉了丈夫整个脸部,之后被警方列为在逃犯。在品味失败婚姻的同时,2004年12月,丈夫在互联网上撒下法网,通缉凶妻……  相似文献   

13.
凝冰 《新闻天地》2007,(9):50-52
这是一个令人遗憾感叹的故事。一位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家,因为厌恶了妻子对自己求全责备的“上进”苛求,萌生了与之离婚的念头,为满足妻子的非份要求铤而走险去盗窃奔驰轿车,最终锒铛入狱。笔者几经周折特将其内幕公诸于世,但愿能给世人以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14.
当我拿着见报的“豆腐块”,高兴地回到家,见到的却是妻子冷冷的面孔。当年谈恋爱时,妻子是冲着我那厚厚的稿件剪贴本,才答应跟我这个“丑小鸭”好上的,那时她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在报纸上见到我的“大名”,而且每次总要给我一份小小的奖赏。今天怎么啦?任我怎么“讨好”,妻子无动于衷,直到晚上,她才拿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翻开笔记本,见扉页上写着:“谦受益,满招损”,第二页上是:“成绩只代表昨天,想收获明天只有今天奋斗”。我猛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想想昨天,看看今天,我心中充满愧疚。我一当兵就…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某市级电视台政法频道看到一期节目:一对再婚夫妇感情出现危机,丈夫不愿再见妻子,而妻子为解决财产纠纷委托栏目记者一路追踪丈夫。故事本不离奇,但令人愕然的是在找到丈夫后的一幕中,“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妻子吗?”“你觉得这样道德吗?”这样一句句带有质问与谴责色彩的提问,像子弹一样从记者口中射向当事人……后来连续看了几期,类似的情形一再出现。  相似文献   

16.
转型社会的哄客意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精神变态”的虐猫者之后,网民们又一致对据称勾引了某网友妻子的“第三者”铜须展开揭私讨伐——然而,任何剥夺个人自由的民主,都是非正义的民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宇飞 《新闻天地》2007,(5):20-22
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的情感生活鲜为人知。白岩松的妻子是位普通的女性,在白岩松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她用一个妻子的坚强和爱,推丈夫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对于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浦江叙事》;首肯者甚多,估计收视率不会低。然而也有人指出了它的缺憾,比如第9集,申华厂厂长罗逸明一口气炒了几个人的“鱿鱼”,其中一个是他的妻子雷真,一个是刚刚当上承包经理的“西瓜皮”的妻子菜花。这两个是什么人物,里面包含着什么复杂微妙的关系,观众心里很清楚,可罗厂长全然不顾坚决炒掉。照理这是应该令人肃然起敬的,但奇怪的是,反倒让人觉得过火,似有“拔高”之嫌。作为雄心勃勃、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一厂之长,要重整纪纲励精图治,狠狠心把违纪的妻子和菜花请下岗,本来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英…  相似文献   

19.
刘杰 《新闻天地》2007,(12):19-21
重庆市一位名叫马平的副厅级县委书记,因为眼红大款们花天酒地的生活,与同样贪财的检察官妻子沈建萍一拍即合,办起了一所前无古人的家庭贪污受贿培训班:纪检理论知识扎实,反贪侦查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妻子当“老师”,教厅官丈夫“学生”如何巧妙地贪污受贿,如何万无一失地逃避纪检部门的侦查;并且一边上课一边将贪污和反贪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聚敛巨额财产。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10,(4):39-40
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