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陀螺型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紧密依托区域产业发展,走产学结合之路,建立起来的一种开放式,动态性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由职业道德与生命发展课程模块,岗位能力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及动态迁移能力课程模块组合而成的陀螺式动态组合.陀螺型课程体系以能力目标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它建立在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础上,通过案例、项目驱动引入素养,能力点,兼顾人格生命与职业能力同步发展,打造动态的高职教育教学平台,建立对接行业链和生命景观的职业教育课程新格局,其建设的基本途径是通过研究人才素养、能力点形成机制,建立动态的高职人才素养与能力集合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校企嵌入式课程,构建高职陀螺型课程体系;立足校企一体化,实施陀螺型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有利于教育主客体双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职业教育机制.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切实加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构建起以生态型职业教育为支轴,以职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三维互动为惯性盘的人才培养动态框架,即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荆宇 《职教论坛》2017,(21):70-75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对农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校企"双元"培养为互动平台,把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贯通起来,系统构建了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的实现路径。"二元三体系"紧密衔接,逻辑递进,交互融通,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使农业高职教育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对农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校企"双元"培养为互动平台,把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贯通起来,系统构建了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的实现路径。"二元三体系"紧密衔接,逻辑递进,交互融通,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使农业高职教育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深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背景下,深圳的高职教育面临重大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深圳产业转型发展与高职教育规模质量提升、就业结构变化与高职教育体系调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流动职业变迁与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前提,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主动调整高职教育结构,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刘桂梅 《知识文库》2023,(21):171-174
<正>创新人才质量高低对国家的自主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高低成为衡量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需要聚焦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改革出发,系统、协调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与专业人才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包装印刷为东莞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以产业发展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前景为目标,构建了以培养专业知识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与诊改等实施策略,着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根基、内核和灵魂。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高职大学生立岗履职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更要塑造大学生立足社会、为人处事的名节风骨、人性蕴涵与境界精神。本文通过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诠释和大学生职业素养结构的内涵分析,探索构建系统化协同化项目化的高职特色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专创融合度不够、专创融合实施阻力较大、专创融合实践平台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探索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文章提出要实施职业能力目标导向下“双融合、多元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其方向是确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方参与、多维载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时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评价与反馈机制;其途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多主体协作育人、丰富育人载体、完善评价机制,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秀的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讨构建全学程实施、全方位展开、全员参与的立体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考核形式可发挥其教考互动、以考促教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解读,结合当前高职教育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主线任务,以及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措施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统筹及有效衔接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移学历层次、提高专业能力的关键。从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出发,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以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企业三方为育人主体,统筹制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订单前置、能力递进、学历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并重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协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中、高职院校三方参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必须明确其原则,即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能力培养的贯通性、职业素养的一致性、培养模式的整体性。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方面面临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割裂、专业体系衔接不畅、课程体系匹配度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等关键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专业建设协同机制、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44):1-2
现代职业视野下中职生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融合,结合中职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通州中专在"一带一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立足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机电专业为例,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合力教育结构,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不一、主体不完整、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构建新的合理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以期给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通过全方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相适应,通过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来带动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公共基础课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职教育系统变革、高职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因子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双向互动作用关系三个方面。但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现实性挑战,制约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针对上述挑战,需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更新高职教育育人理念;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和规范高职教育“出海”行为;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多措并举,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高;推进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消除高职学生层次差异化。  相似文献   

20.
周娟 《职教论坛》2012,(2):38-39,42
旨在探讨生命化德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生命化德育引领下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应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德育立足生命关怀、为学生生命发展阶段性课题服务、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突出生命教育、入学适应教育、爱的学习与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素养教育等教学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