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晚清外交官群体,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可惜学界较少关注。令人欣慰的是,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中山大学历史系梁碧莹教授的新著《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3.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4.
由曾祥芹、韩雪屏同志主编的我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已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由五本专著组成,依次为《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和《国外阅读研究》。其中的《古代阅读论》,是汇集我国自先秦至晚清两千五百年间各个学术领域二百余位名人、学者论述阅读伺题言论的资料选编,全书逾三十八万字,由曾祥芹、张维坤、黄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1日,记者从曾国藩学堂获悉,曾国藩学堂国学丛书之《曾氏家风与教育》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晚清一代大儒曾国藩,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从一介书生成为一代名帅、晚清名相,被毛泽东、蒋介石推崇,其鸿篇大著《曾国藩家书》流芳百世,其家书家训影响深远,影响曾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曾氏后裔如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约农担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昭燏担任南京博物  相似文献   

6.
《唐代丛书》编者辩邹泽钧《唐代丛书》与《唐人说荟》这两部丛书究竟是什么关系?编者又究竟是谁?经查有关工具书,共有以下三种解说:(一)认为同书异名,为清山阴陈莲塘所编的有;1.《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张雪庵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版。“唐代丛书”...  相似文献   

7.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傅殷才教授主编的《当代世界十大经济学派丛书》已由武汉出版社推出。这套《丛书》是继傅殷才教授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之后的又一力作。凝集了傅教授的大量心血。傅教授十分赞同陈岱孙教授关于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认为研究西方经济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等一整套《丛书》自始至终贯穿了这一基本思想,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弥补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不足也有十分重要作用。这套《丛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是对十大经济学派乍一般的…  相似文献   

8.
朱彊邨为"晚清四大家"之一,其《彊邨丛书》是晚清民国时期辑刻词籍收词人最多的一种。他去世之后,门人龙榆生为报知遇之恩,并受到其以学术为生命精神的感召,继承其遗志,努力担当《彊邨遗书》的整理任务,成为词学传承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9.
朱彊邨为"晚清四大家"之一,其《彊邨丛书》是晚清民国时期辑刻词籍收词人最多的一种。他去世之后,门人龙榆生为报知遇之恩,并受到其以学术为生命精神的感召,继承其遗志,努力担当《彊邨遗书》的整理任务,成为词学传承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书籍史、阅读史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王宪明、王天根、赖建诚、张仲民、田涛等对严复的《社会通诠》、《天演论》、《原富》等译著以及晚清卫生、国际法书籍的解读,台湾学者潘光哲发表的《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新史学》第16卷第3期2005年9月)等,既是阅读史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簪缨世家的晚清满族作者文康著有长篇通俗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名世.该书多次再版,并于1991年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丛书之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先生的新作《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礼》) ,近期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视野开阔的法律社会史力作。它将社会史方法引入中国法律史的研究 ,用“长时段”的眼光考察清代礼法与社会的关系 ,对中国社会由传统步入近代的内在动因也有独到的阐释与见解。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 ,礼与法本是对立的。到宋末元初 ,礼法精神与礼法实践高度统一 ,至清前期 ,礼法体系发展到最完善的地步。而有清一代即经历了礼法的苛严期、松弛期和分离期。《礼》则沿着礼法由合一到…  相似文献   

13.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期待已久的王学振君的《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6月与高玉的《"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李继凯等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李怡等的《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等一道,同列"五色石丛书"出版。盛夏捧读,如饮醴泉。  相似文献   

15.
《万国公法》是丁韪良在华期间翻译的第一部国际法著作,其中文版的问世是近代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也是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身为一介外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并积极谋求出版此书,是与当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深层背景紧密相连的,有其特殊的深层用意。但此书的翻译出版在客观上使晚清人士从正面第一次对西方国际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它所传达的西方文化观念和国际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变革中的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绣像小说》到《小说月报》,从林译小说到说部丛书,商务印书馆在清末出版发行了大量小说。同时,商务还在当时的报刊上刊登广告大加宣传。这些广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刊登周期长。商务通过广告介绍小说内容、宣传小说杂志、提倡翻译小说、扩大小说类型、阐述小说观念,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是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考课程。许多同学认为国际法杂乱无章,名词陌生,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考试成绩。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突破难点,增强信心,学好这门课当然不成问题。下面介绍学习《国际法》的几种有效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种系统法:整个《国际法》分为总论、分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国际法》教科书的前4章,它是国际法的基础理论,特别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对国际法各领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国际法的核心。分论包括教科书的后12章,它是国际法各专门领域的原…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中期,正当有些史学家感慨史学发生“危机”之时,中国社会史的研究,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硕果累累,闯出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被一些知名史家誉为是中国史坛“光彩照人的奇葩”①,和文化史一道,成为中国史学“奋飞的双翼”②。新时期社会史的发展,受到如此厚誉,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就的确值得称道,令人欣慰。这些年来,社会史的学术著作,如雨后春笋,不绝涌现。仅天津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文库”,就近四十部③。从1986年到1990…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作为西学的一部分,近代国际法传入中国,促进了近代外交关系的转变。清政府首次正确运用它解决了发生在中国领海的普(鲁士)丹(麦)大沽口船舶事件,这是晚清外交的一场胜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晚清外交。  相似文献   

20.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从各个场景描述了晚清的腐败黑暗,这段时间也正好是清末新政改革的第一阶段。本文将1 901-1 905年光绪朝的部分上谕与《官场现形记》小说情节进行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来解读这篇首部批判现实的近代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