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记忆语录 有时候,人有“无故乱翻书”的习惯也是一件好事,他能让你找寻到一些记忆的碎影。前些天新买了一本叶兆言的《看书:叶兆言的品书笔记》,随意翻书扫到《无名的裘德》,便停下来,看了下去。一来“《无名的裘德》也是我念念不忘的一本书”,二是刚好一些日子之前电视上电影频道晚十点场播放了电影《无名的裘德》。直到看到裘德与苏一路高高兴兴返回家中,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无名氏倾多年心血完成的多卷本长篇巨制《无名书》是一部文化大书,也是一部心灵史诗,它反映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在《无名书》的写作中,作者有意打破文体界限,进行了许多艺术上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立足于既有的材料和事实,对《荒漠里的人》在作者构想中的百万言长卷《亚细亚的狂人》中的位置、意义和最终完成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查证,并甄别了作者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追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辨析了它与作者后来的巨制《无名书》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放弃《亚细亚的狂人》改写《无名书》的因由。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然而哈代在书中对宗教和社会所持的复杂而尖锐的态度让它出版时大受冷遇。本文旨在探究其宗教方面的原因。除了简要介绍托马斯.哈代和《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详细分析发掘哈代身上深刻的基督教烙印和明显的反基督教倾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小说《汤姆·琼斯》、《伊芙琳娜》、《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无名的裘德》中的孤儿形象的比较分析,指出反抗和探索是这些孤儿形象的立体特征,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现代主义作品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试论老子“无名”论中的逻辑思想张彬,时明德目前我国学者对老子“无名”论中的逻辑思想的挖掘与研究依然不够充分与全面,而且褒贬不一,分歧甚大。本文试图联系老子的哲学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思想,并着意从《老子》一书的真实把握中分析和探讨老子“无名”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一狭窄的地域里,无名氏显得尴尬而无奈。早期通俗小说《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曾名噪一时,属于他所谓的“庸俗媚俗”之作;而他真正苦心经营、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的长篇巨制,七卷本《无名书稿》前三卷——《野兽·野兽·野兽》、《海艳》及《金色的蛇夜》(后四卷书名为:《荒漠里的人》、《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之外》、《创世纪大菩提》,未成书)却鲜为人知。《无名书稿》作为小说创作,与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明清通俗类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仅以《别头巾文》为例,即可见其一斑。与《金瓶梅词话》中别头巾文相关的文字屡次出现在明清通俗类书中,《绣谷春容》《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解人颐》等书中均有刊载。将相关文字列表予以比较,并稍加解析,可以认为通俗类书中所收《别头巾文》,除《山中一夕话》外均无作者署名,此文系无名作者所为,而《山中一夕话》中所署"一衲道人"系出版商或增订者笑笑先生伪托。《山中一夕话》中的祭头巾诗,是笑笑先生"删其陈腐,增其清新"增订上去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