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出生一百天,称为“百岁”。其实,“百岁”本作“百啐”。“啐”就是周年的意思,特指婴儿周岁或满百日。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啐。”可知,“百啐”、“周啐”分别指庆贺婴儿满百日、周岁而举行的礼仪宴会。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啐”的字形和词义都显得比较冷僻生涩,后来就被弃之不用了。因为在婴儿啐日庆典中,“祝福孩子身体康健、长命百岁”是唯一主题:所以“百啐”,就被民间讹为“百岁”了。旧时民俗,男孩过百岁时,父母请剃头师傅把孩子头发剃掉,只在后脑勺的下部留下一撮毛,…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中 ,关于人的年岁有很多别称 ,例如 ,七八十岁的年纪称为耄耋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更有趣的是 ,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都有专门的称呼 ,分别为喜寿、米寿、白寿。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 ,喜字的草书很像是竖写的“七十七”三个字连在一起 ,于是七十七岁便被说成“喜寿” ;“米”字拆开来看就像是八十八 ,于是“米寿”便成为八十八岁的代称 ;“百”字减去上面的“一”就剩下了“白” ,一百减去一就是九十九 ,于是 ,“白寿”自然就成了“九十九”高龄的别称了。在适当的时候 ,用上这类别称代指年龄 ,可以获得诙谐、典雅等效…  相似文献   

3.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除夕守岁,气氛祥和总宜人。晋朝周处《风土记》记述:“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古代守岁,起初仅为驱赶“百鬼”,后来,则演变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社会各界虽贫富不均,然守岁兴味却人皆有之。“富贵人家“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相似文献   

4.
年龄的别称     
中国人谈年龄并非处处直讲“青春几何”,往往利用不同阶段人体形象的特征或著名的典故来为年龄起一些雅致的别称。谈话、写诗作文时使用这些别称,会使你的谈吐、诗文显得更加文雅,显示出较深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5.
年龄的别称     
中国人谈年龄并非处处直讲“青春几何”,往往利用不同阶段人体形象的特征或著名的典故来为年龄起一些雅致的别称。谈话、写诗作文时使用这些别称,会使你的谈吐、诗文显得更加文雅,显示出较深的文化修养。不满周岁,称襁褓;二至三岁,称孩提;儿童叫“髫童”或“毁齿”;十岁以下,称黄口;十岁称“幼学”之年;少年称“弱年”、“弱龄”或“弱岁”。十三至十五岁,又称舞勺之年。男子十五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女子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岁,称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称“及笄”;女子十六岁,称碧玉之年,或“破瓜”。男子二十岁左右,称“弱…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里,年龄别称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性别的相同年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婴儿称为“孩提之童”,婴儿期也称为“孩幼、孩稚、咳婴”;四到六岁称为“髫童”或“垂髫”;七八岁左右称为“毁齿”或者“总角”;十岁称为“幼学之年”;十五岁的男孩称为“束发”,十五岁左右的女孩称为“及笄(ji簪子)”;十六岁的女子称为“二八”或“破瓜”(清代翟灏的《通俗篇·妇女》上说:“‘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耳。”);男子二十岁左右称为“弱冠”;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金山上》有句歌词是“我们迈步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唱起来很动听,但什么是“康庄大道”则知者甚少。其实,“康庄”一词还须从古代道路之制说起。古代道路之制中,“康”指五达,“庄”指六达。《尔雅》、《释名》对此都有所载,而且内容相同。《尔雅·释宫》云:“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相似文献   

8.
徐今  杨艮花 《现代语文》2013,(1):130-132,161
别称词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文化对女性别称词进行研究,分为三类:女性别称词与玉文化密切相关;女性别称词多由古代女性的妆饰、服装等词发展而来;女性别称词多用表示“美”“好”等形容词发展而来.女性别称词在唐代时大量产生,与唐代社会文化、诗歌追求含蓄简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国殇》是《九歌》的第十篇。它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也是楚人祭祀为国牺牲战士的乐歌。戴震说:“殇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屈原赋注》)古代把年龄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叫做殇。凡是在外死在战场的青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别称小考丁炳麟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见《淮南子·地形》),除了这一通用国名之外,古代中国还有许多别称,在阅读古代文献时经常碰到,所以,有必要辨别清楚。首先,在古代中国的别称中以...  相似文献   

11.
郑旺吉同志在《略谈古代作品中“坟墓”的几种说法》(1993年第9期《语文知识》)一文中介绍了“坟墓”的三种别称,即白杨、松岗、一抔土。我们认为作者所举未尽,还可以补出以下数种。1.穴穴本指墓穴,例如《诗经·秦风·黄鸟》:“维此奄息,百夫  相似文献   

12.
某校举行新课改公开课研讨活动,一教师以“月亮”为专题进行探究式教学。看得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有备而上。课堂上学生手拿软盘纷纷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我搜集了月亮的别称,有婵娟、玉兔、广寒宫……”“我探究了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古代写月的诗歌是很多的,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十首,有《静夜思》《明月几时有》等”几个认真灵活的学生娴熟地操作着鼠标,  相似文献   

13.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结合成为夫妻,就是婚姻。由于典故历史的悠久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多采,因此“婚姻”一词有许多别称。了解这些别称,对于我们阅读文章,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那么,“婚姻”别称究竟有多少呢 ?笔者经过仔细排查发现,大致有如下一些别称:   1.于飞之乐   “于飞之乐”的说法比较古远。《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岁羽 (huì )岁羽其羽。” (凤凰翩翩飞翔,翅膀索索价响 )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春秋时,陈人杀其太子御寇,陈公子完 (即敬仲 )奔齐。齐侯使敬仲…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五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 设计思考:“知识课堂谓之器。文化课堂谓之道。”数学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古代数学名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和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终南山     
王维 《中文自修》2003,(10):61-61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冋望合,青霭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释〗(1)太乙:终南山的别称,道书谓之太乙山(《名胜志》)。(2)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二十八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命题。在中国。启发式教学源于古代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时,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个神秘形象。这种神秘感主要起因于古代典籍对她的矛盾记载。 我国古代典籍对西王母的记载可分为两类: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尔雅·释地》) “西王母在流沙之滨。”(《淮南子·地形  相似文献   

18.
“华夏”是中国古代的别称,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的“武成”篇。具体地解释:“华”是指礼仪之盛, “夏”是国家之大。  相似文献   

19.
1.蓟门——北京的别称 战国时期,燕国的国都称“蓟”(jī),即今北京。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今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古蓟门遗址,亦日蓟丘。”古诗文中的“蓟门”往往是北京的别称。如北朝北周王褒《燕歌行》:“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门云。”  相似文献   

20.
一干支和干支纪年我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由来已久,古代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合称干支。由于取义于树木的幹、枝,所以又称幹枝。干支起于何时?古来说法不一:有的说相传为天皇氏所创。有的说:“太昊伏羲作甲历,定岁时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干。”有的说:“黄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幹,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幹枝相配以成六旬。”还有的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虽然都无信史可征,却可以说明干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