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身为孩子“精神导师”的父母,理应做孩子阅读之路上的陪伴者、同行者,与孩子在书香浸润中共同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效仿的“偶像”,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导师”。我的儿子子钧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活泼开朗、爱好广泛。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儿子一出世,我就想让他将来成为一名“光芒四射”的球星,只因为我酷爱足球;我又想让儿子日后成为一名画坛高手,也因为这是我一个未圆之梦。可儿子从牙牙学语到如今自夸是男子汉(实际才4岁多),从未露出半点球星与画家的“尊相”。我看球赛,他偏要看武打;我教他画画,他给你来个满纸“涂鸦”。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啊。好吧,那就只好顺其自然了。邻家有一个跟儿子同龄的小孩,两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认字、背唐诗。当我儿子还只知道与泥巴、石子为伴的时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文化向来推崇读书.孩子一出生就与书为伴,大多数幼儿园不教孩子认单词,更多的是教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女儿上过的幼儿园,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从图画书入手。不断丰富阅读的内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培养孩子阅读的技能和自主阅读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阅读是学生最多见的行为,如早自修、语文课时的书声朗朗;放学回家,遇一好书,全神贯注、手不释卷……何以幼儿也需要阅读呢?难道要幼儿提前跨入学生的行列不成?其实,只要我们知道幼儿是那么迫切地需要阅读,并且幼儿本身就具备了出色的阅读能力,我们会恨不得马上就和幼儿一起打开一本书,投入到愉快的阅读中去。幼儿是需要阅读的,幼儿是会阅读的。夸张地说会说话的幼儿就会阅读。我知道,很快就有家长向我发问:“照你这么说,只要孩子会说话就会看书了?”我只能如实回答:“是的。千真万确,会说话的孩子就会阅读。区别在于,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3岁之前,就要开始坚持不懈地教孩子学会负责任,教会孩子在尝试错误中积累经验、学会判断什么是“我不可以的”、陪伴他而不是替代他,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主要途径是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线”,引领孩子将“界线”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但是父母的天职提示我们只要坚守“护栏原理”,引领得当,孩子就能够为自己负责任。  相似文献   

6.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一朋友曾对我说:“我八岁时,父母离婚,然后我就和我妈一起生活。我的噩梦从此开始。我妈妈情绪不稳定,我无法猜测接下来妈妈的情绪会怎样。妈妈的坏情绪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她的一席话使我觉得,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并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能回馈孩子什么呢?我想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八年前,我教的五年级班里有一个活泼好动的男生,名叫张宁,我一到这个班就听说他是班上的“调皮蛋”和“双差生”。我第一天上课他就不守规矩,在座位上不安稳,老做怪像,影响周围的同学。他的家在学校附近,父母30多岁,都是被“十年浩劫”耽误了学业的人,他们悔恨自己的过去,寄托厚望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表现却令他俩失望。  相似文献   

9.
盛宁宁 《山东教育》2020,(5):112-113
人类80%的知识通过阅读来获得,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方素珍曾经说过: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孩子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母亲节”又快到了。晚上,我哄着两岁的儿子睡觉,教他念儿歌:“谢谢你,好妈妈;谢谢你,好爸爸,教我说话学走路,给我一个快乐家。”孩子奶声奶气地跟我读着。念着念着,我的鼻子一酸,又要落下泪来。我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虽然,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但对于父母的辛苦也还是不能够彻底地体会到,直到上师范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父母对于我的那份爱是怎样地真切。一个夏日炎炎的晌午,吃过饭,我正要睡觉。可一看,妈妈为我做的新衬衣袖子太长,凉鞋的带子又要断了,这下我可着急了,因为下午还要坐两个小时的汽车返校。妈妈一边安慰我,让我到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亲子阅读成为了一种潮流,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幼儿园都是这一潮流的发热地。亲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度美好的学习时光,一起品味读书的乐趣,一起体会成长的快乐。亲子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是父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传递爱、帮助其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园在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家园阅读氛围研究》科研中,基于亲子阅读,着重分析了亲子阅读对于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如何提高亲子阅读的实效途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嘉兴读者小刘来信说:“今天我又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变形金刚,我的脑子‘轰’地一响,儿子太不像话了,还不到6岁就学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他拿过幼儿园的DVD、拿过小店里的巧克力……我骂他、打他,为什么他就是不改呢?”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选书原则     
北美的阅读专家认为,4~8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学龄前阶段,孩子还不识字,父母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认为读书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从而爱上阅读。逐步发展阅读能力,最终学会独立阅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父母观点:孩子2岁时模仿能力特别强,喜欢学习新东西。有一次,我们不经意发现,他竟然跟着电视学会了唱国歌。有人说,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2岁,如果不教他点什么,就太浪费了。我们决定教他背诵古诗,这种启蒙方式古已有之,必有其道理,而且我们就是学文学的。儿子很快进入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也许真的老了,认识我的孩子都喊“老师公”了。这一声声“老师公”叫得我的心甜丝丝的。今年初春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批改作业。突然房门开了,进来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把拉住我的右手,响亮地喊了声“老师公,您好!”这位少年未等我发问,就滔滔不绝地说开来:“老师公,我叫陈良。爸爸是您教过的学生,名叫陈小明,现在国外。爸爸台桌玻璃板下放着您和他的合影,所以我一眼就认出您来了。爸爸经常指着老师公的照片,说他在读中学时您给他补过课,在他生病时,您还给他煮药……爸爸教我也  相似文献   

16.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17.
现在儿子三岁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他的阅读兴趣在我的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已经形成,怎样让他具有良好的阅读品质成了当务之急。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呢?  相似文献   

18.
山村小听众     
我的儿子今年9岁,但他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老”听众了。 6年前,孩子才3岁时,我就打开收音机给他放“小喇叭”节目。后来孩子长到6岁时,我又给他按时放“星星火炬”和“彩虹桥”节目。自去年以来,由于受我的影响,他又开始收听“阅读和欣赏”“不听不知道”“军事生活”等节目。听广播,已成为他的好习惯。我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几年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不好,父母未必要负全部的责任,因为可能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错误引导。但是我认为父母至少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孩子出生后,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就仿佛一支墨笔描绘着孩子的将来。我想就我自己的经验对父母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3岁以后,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和执拗:你让他上床睡觉他说“我还要读书”,你请他结束洗澡他甩给你一句“不”,你叫他吃饭他说他不饿……总之,孩子有一段时间总是与我们闹别扭似的。我的女儿Angel就是这样。我有点头疼,有时甚至有些恼怒。这真是考验父母耐心与智力的时候。所以,我们得把做父母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善于运用我们的智慧,用斡旋战术与他们“斗智”,打一场“持久战”。“斗智”第一法:事先作约定事先和孩子来个约定,可以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他承认游戏规则,事到临头时他就能理所当然地接受。比如今天,Angel已经在澡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