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F0002-F0002
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 李渭 李渭,号同野,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  相似文献   

2.
一、李侗的生平及其在程朱学派中的地位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其为延平先生。李侗生于北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死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年七十一岁。 李侗出身于中层官僚地主家庭。李侗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的家教是很严格的,他从幼年起就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他说:  相似文献   

3.
李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李颙,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省周至县菜园堡(在今周至县城西南郊)人.周至过  相似文献   

4.
薛居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在二十四史所有的主编人员中,只有他和范晔、李延寿、宋祁四人是属于河南籍的。在薛居正主持下编写的《旧五代史》,是我国史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为我们研究五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薛居正,字子平,宋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他生于五代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卒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终年七十岁。他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五代后期和北宋初期,一生经历了六个朝代。  相似文献   

5.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鼓动家,又是一位学术文化史专家。他曾撰写过大量的著作,仅1936年编辑出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李渤,于宝历元年(公元八二五)二月来到桂林,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他在桂林四年,曾为桂林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并留下了许多遗迹,如今的隐山、南溪山就是他在的时候开的,诗人吴武陵作的《新开隐山记》和李渤自己写的《南溪诗序》都说得很详细。我们这些后之游者是不应该忘记“伐棘导泉”的开辟者李渤的。 李渤字濬之,成纪人,生于公元七七二年,八三一年卒。青年时曾与他的哥哥李涉(也是诗人)相继隐居庐山和嵩山,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由于他“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  相似文献   

8.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暠之曾孙,是北魏中期协助孝文帝改革的著名人物,史书称其“协契圣主,佐命太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誉之为“一时之秀”。他从小诵习儒家经典,加之他出身于帝王世家,耳濡目染,对传统的封建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入魏后,他受到冯太后和孝文帝  相似文献   

9.
罗隐,字昭谏,浙江新登县(今富阳县)人。生于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卒于吴越王钱鏐天宝二年(公元九○九年)。唐懿宗李漼咸通元年(公元八六○年)举进士,凡十上应考,都下第。后历任湖南、准、润从事,皆不得意,乃归新登。唐僖宗李儇光启二年(公元八八六年),钱鏐知杭州,次年,拜杭州刺史,罗隐归为钱鏐宾客。光启三年,钱鏐表荐罗隐为钱塘县令,后又授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迁盐铁发运副使,授著作佐郎,司勋郎中,给事等。(见《吴越备史·罗隐本传》)罗  相似文献   

10.
状元吕楠     
吕楠是明代中叶状元,著名的学者、理学家。 吕楠,一作吕柟,字仲木,号泾野。生于公元1479年,卒于1543年。明陕西省高陵县郭下里(今县城鹿苑镇)  相似文献   

11.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12.
东汉太尉李固,是与外戚、宦官坚持斗争的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长柳村(今属城固县柳林铺李固村)人。东汉永元六年(公元九四年),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父李颉,精通儒家经学,官至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父亲李郃,继承父业,亦通五经,累官司徒(全国最高的政务官)。李固从小受家学影响,勤奋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求师,博览坟籍,通晓五经。至长,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名而就学。  相似文献   

13.
一、刘禹锡的少年时代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死于唐武亲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是我国唐代以努力学习民歌著称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诗人;又是一位积极参加中唐“古文运动”,以隽永畅达的语言,宣传朴素唯物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的杰出散文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谈到刘禹锡的籍贯,一般人都沿《旧唐书·刘禹锡传》之误,而称他为“彭城人”。  相似文献   

14.
《经典释文》为唐·陆德明所撰。陆德明(约公元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受学于玄学大师周弘正。仕陈,为始兴国王左常侍。入隋,炀帝擢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秦王征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他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开始编纂《经典释文》,大约完稿于隋灭陈(公元589年)之前。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云:“细检此书,所述近代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公元1084—1156年)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从小生活在文艺、学术气氛浓郁的家庭里。在这样的环境中,使才华横溢的李清照逐渐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性格倔强的女子。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女子被剥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她那个时代,又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致使她那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  相似文献   

16.
赵秉文教育思想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文(公元1159年——公元1232年),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士大夫的家庭中,“幼颍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进士第。”起初,他曾在邯郸、唐山、南京、安塞等地作地方官,后经人推荐在“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①因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和刑狱征伐二事触犯了朝庭和权贵而被免官。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时侯,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都证实了赵秉文以前  相似文献   

17.
论唐太宗     
有唐一代,自李渊承隋(公元618年)至昭宣帝亡于朱全忠(公元907年),凡二十主,共历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李渊本出鲜卑拓拔氏,后来宋太宗改称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人。当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渊以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称帝。建元武德,在位九年,传帝位于太宗。 太宗,名世民,系高祖第二子,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598年1月28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二十岁任尚书令,被封为秦王。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继位为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在位二十三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病死,享年五十一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西安昭陵。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诗人中上过华山而游览的人是很多的,除李白、韩愈等大诗人登华山而留有佳话外,中唐著名诗人李益(748—827)也上过华山,并留下了几首诗。他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进士。他曾任郑县(今陕西华县)尉,久不升迁,颇不得意,便弃官而去,客游燕赵。后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唐宪宗闻其诗名,任为秘书少监,官玉礼部尚书。他虽名列“大历十才子”,而诗风明快豪放,和钱起等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20.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