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小学语文科唯物辩证法的意见(一)小学语文科要向儿童讲一些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儿童初步具有这些观点,学习用这些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小学阶段要讲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下面这些:1.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反对主观的看问题和破除迷信;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反对静止地看问题;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反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4.矛盾和矛盾的普遍存在,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事物就不断地向前发展;5.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改造世界。(二)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不专编唯物辩证法的教材,就语文课本里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课文,致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认识事物。怎么讲法,见后附一二年级讲唯物唯辩证法教学说明。  相似文献   

2.
专家研究发现:儿童所认识的周围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小学是儿童由原始地认识世界向科学地认识世界过渡的起步阶段,课程适度综合更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更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渐次发展.小学科学课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学科学习必然走向综合化.  相似文献   

3.
杨李保 《学周刊C版》2011,(3):150-150
小学阶段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进入学校成了小学生,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从事正规学习,学习就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亦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学生行为动机,开辟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发展的新源泉.一个人的许多思维品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奠定基础和培养形成起来的,对儿童今后心理发展的方向起着绝对的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家研究发现:儿童所认识的周围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小学是儿童由原始地认识世界向科学地认识世界过渡的起步阶段.课程适度综合更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更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渐次发展。小学科学课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学科学习必然走向综合化。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理解”?理解是学生逐步认识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关系,进而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中达到理解的目的,培养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既不能操之过急,脱离儿童的实际,又不能任其自然,失去一切可以促进发展的机会。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主要依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做法祥云县祥城小学杨武昌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条件反射、感知开始,内化为表象,组成思维的感知基础,继而在语言功能的作用下,通过定向的分析综合活动获得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认识。在小学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儿童...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是在"做科学"中逐步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这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思维来指导生活、认识事物、决策发展,来不断探求真理,发现未知,揭示规律,更好地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持久发展。那么,儿童的科学素养是怎样养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和某小学共90名4~8岁儿童的溶解概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对溶解现象的认识和儿童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科学概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儿童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释溶解概念时经常混淆"溶化"与"融化"这两个概念;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倾向于强调外力因素作用在溶解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认识世界以感性认识为主,是从直接认识具体事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抽象认识的。所以直接地、能动地认识那些具体的自然事物就成为儿童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自然科“观察和实验课型”的一般教学规律,就成为改革自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观察是人们探索大自然规律所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和能力之一,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自然科,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儿童智能发  相似文献   

10.
杨艳丽 《新疆教育》2012,(19):80-80
儿童进入小学阶段,身心发展的条件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自身生理发展的变化,如儿童身体外形的不断变化。此时儿童的各种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也得到了比较完善的发展,这都为他们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儿童升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学前期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不同,在小学阶段,教师将对他们提出更为规范性的要求,同时,他们需要面临一定的学业压力,处理与其他同伴的关系,获得肯定感与归属感,这都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处理不当,很可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冲突,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注意点而缺乏面。教师应抓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结合儿童感知不深刻、缺乏系统性的感知特点,增强对学生作文的片断练习。  相似文献   

12.
吴亚子 《培训与研究》2006,23(1):98-100
儿童对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的特殊性客观上造成了儿童时间管理的困难,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年龄因素,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人格因素,教育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社会、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是语文写作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让学生深入学习写作,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捕捉细节,认真观察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所看到的事物描述出来,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美术文化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美术教育的一个特色,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必然趋势。小学美术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观察事物、观察社会,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社会》第4册的内容涉及到的重大历史事件非常多,跨越的时间特别长。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思维特点尚处在具体形象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问题,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联想。在教学中,我将这部分知识按时间顺序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让学生背诵。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既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视障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明显落后于普通幼儿。加强视障幼儿时间知觉训练,提高他们的时间感知和掌控能力,是视障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充分利用视障幼儿的多种感官,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制度,制作特殊的日程表和日历,有助于视障幼儿准确感知时间及周期变化,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抓好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如何做好起步阶段的说话、写话教学,让写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也是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抽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但抽象思维这座大厦是以形象思维为根基的,尤其是自然学科较其它学科有着更广泛的直观性、现实性,这就需要儿童充分锻炼形象思维,更准确、更具体地认识自然事物,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儿童在形象思维过程中存在的弱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和帮助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可贵动力。因此,增强幼儿的好奇心,不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迫切  相似文献   

20.
“蓉蓉,快睡觉吧,都10点了,明天早晨我们还得早起呢!”妈妈对蓉蓉说。为什么10点钟就得快睡觉呢?蓉蓉很纳闷儿。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时间概念,准确地说,是其时间知觉发展的水平比较低。要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家长首先要了解其时间知觉发展的特点。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对于时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理解和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只能借助于某种反映时间概念的东西来认识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感知常常是无意识的、不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