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选拔上重视实践经历,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作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通过"专能提升"、"综合能力拓展"和"能力转向"的策略,强化师资培训;在师资能力开发上,通过承担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参与项目开发的教师实行轮换制来开发教师能力;同时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扩大化的教师工作职责、"无界化"校园理念、"教学工厂"理念、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理念等,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责任明确到人,注重课程核心地位,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为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专业建设理念,成为继澳大利亚"课程包"、德国"双元制"等教育模式后的新的高职教育成功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特点,探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课程开发等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开发与建设富有特色的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课程开发与构建的先进经验,我国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构建策略应是:要建构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开发体系,建立课程开发及管理的保障体系,设置校企互通的课程开发小组,序化由行动领域归纳到学习领域开发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在教学工厂、项目教学、无界化管理、经验积累与分享、教师能力开发和校企合作方面颇具特色。借鉴其先进办学经验,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业间交流、构建多元师资培训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等方面突破创新,深化我院铁道机车车辆省级示范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体系研究入手,主要介绍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重点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加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办学经验,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洋理工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招聘与考核、发展平台搭建、培训与开发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可供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我国要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必须准确定位高职教师,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以师为本"的终身学习发展平台,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南洋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目前,新加坡具有三所大学,五所高职院,其中南洋理工学院是五所高职院之一。南洋理工学院位于新加坡宏茂桥。该学院始建于1992年,前身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技术培训中心(1972—1979)、经济发展局科技学院(1982—1988)。现有1200名教师,学生14500人;6个系。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使命之一是竭尽所能为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使他们在毕业后能为新加坡的科技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即所谓的职前培训。办学使命之二是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及专能,为企业提供人力开发课程及有关服务,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即所谓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模式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凌岚 《高教论坛》2010,(2):127-129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师资培养模式,在管理理念、用人标准、培养途径、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内涵丰富的宝贵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可借鉴其经验,营造人性化工作氛围.把好准入口径,建立宽泛化培训渠道和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笔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参加了国际商务交流师资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就南洋理工学院(NYP)的特殊人力开发进行了专门的学习与探讨,文章通过对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介绍,与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寻求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上的改革与创新,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提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的优势;其次,论述了以优化选修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及开发隐性课程和项目课程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再次,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等三家高职教育机构为案例,研究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发展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当代世界小国崛起的成功样板,全球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加坡超前人力资源准备的重要基地,其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洋理工学院制定了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学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通过实施个人导师计划、学生互助计划、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创新而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积分制、建设服务与管理双重功能的现代化校园、严格的质量标准等策略,实现了学生健康发展、主动发展、特色发展的目标,为学生奠定了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其学生发展的经验为我们科学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南洋理工学院经验及其对我院财经专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学习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制”经验应该学习其核心实质,不能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必要的理论教学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适当加强;财经专业学习的重点在于真实的项目教学和研究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对在高校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是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该文从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引起高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视,促进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潮流、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之一。建立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教学设计模式和课程体系,架构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评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使专业建设驶上良性轨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开发、"教学工厂"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找出了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了借鉴与改进意见:加强教师能力拓展;确保新专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相接轨、课程内容和所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相一致;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教学课堂,等等。  相似文献   

16.
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传媒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对高职院校输出的技能型人才也要求越来越高。创新高职传媒专业实训体系,构建以"经验兴趣"为理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能力培养、自主积极性培养和社会联系培养为基本点的实训框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缩短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中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日渐成熟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还未成熟。相对而言,加拿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通过介绍加拿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类型,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也是他们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双轨系统”教学模式则是“教学工厂”理念的具体体现。借鉴其经验,在我们的职教实践中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细化专业方向,改革课程设计的模式、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理行为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道理,提升自我,从而构建其和谐人格。由于其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的特殊性,能很好地解决工读生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高工读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疑是工读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文章就心理行为训练在工读生教育中适用性作些探讨,以推动其在工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涉及多维因素,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革命性内生力量,教育技术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核心,彰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之先锋作用。教育技术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标准有其现实、历史和内在的要求。提高全员教育技术认知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技术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先进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大力开发人才培养资源等是教育技术视角下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