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是建立在对民俗艺术传播意义的追问上,而不是对原由或技术决定主义的探寻。所以,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及其意义探寻,企望的是寻求艺术与科技的平衡结构,或者说是寻求传播中所体现的艺术生态平衡。基于传播生态的这种整体性的研究思路,我们主要从传播主体、目的、方式、内容等四个方面来对民俗艺术传播当下意义的生态建构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传播主体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传播目的上关注科技革新与民俗艺术精神的契合;传播方式上保持民俗艺术传播的"耐度"和"适应度";传播内容上挖掘和拓展民俗艺术的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2.
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民俗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形式、民俗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京西古道的传统民居文化,为进一步保护京西古道的文化遗存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涉及到当下我国文艺创作生态的低劣化问题,而凸显在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生态低劣化的症结就在于"唯票房论"。事实上,屡被诟病的国产电影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张与艺术精神丧失的悖论不仅仅关涉电影创作生态、传播与接受生态、批评生态及整个电影生产生态出现的问题,还关涉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不完善的现状导致电影收益方式过分依赖于单一票房收入致使电影制作和生产"唯票房论"的滥觞,这是国内电影生产工业化进程还未完善所造成的。如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的"票房至上"走向多元的后电影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这是当下国产电影亟待解决的命题。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以其无与伦比的3D技术、非凡震撼的声画奇观、深切的人文关怀、高扬的生态哲学,充盈的艺术审美以及多元的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成为当下工业化原则与艺术精神重构与共融的完美典范,对完善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民俗化对他的影响时时可见,他继承、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例子也在在皆是。中国优秀民俗化的继承和运用是流淌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化血液。考察邓小平与中国民俗化的关系,可以从一定角度了解邓小平是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化的,又是怎样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9-81
2011年,上海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在多方面展开了学术探讨。在民间文学方面,田兆元发表的两篇关于神话研究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从口头神话、书面神话、画像、雕塑、舞蹈等方面分析了神话所蕴含的民俗学意义。提出神话是口头表述、书面表述、物态呈现及其民俗仪式展演的综合整体,神话的民俗学研究除了重视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图像等物态形式,更要注重对于民俗仪式行为的叙述考察,从而达到对于神话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6.
孙发成 《寻根》2010,(1):12-15
<正>在文化成为软实力和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民俗、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民俗旅游等字眼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被重视,更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其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民俗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上存在的急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机构的传播学研究,对汉乐府机构的表征和功能、意义进行全新视角的重述。汉乐府时代,正是新兴的文字媒介时代,因为文字媒介对音乐媒介的压迫,致使音乐退出过去的意识形态传播领域,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乐府机构的工作开拓了音乐作为艺术的广阔空间。尽管乐府机构的存在只有100年左右,但仍然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机构为隋唐时代政府音乐机构的先声。正是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并且开创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旁观中国当代艺术界近年来开过的会议,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的主题多是艺术批评理论的争辩,现在则转变为对艺术生态的议论——如艺术和媒体、艺术创作和市场的关系……之前,何香凝美术馆举办过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学术论坛;今年初,深圳再次出现类似的论坛——“第三届深圳美术馆论坛”暨“首届雅昌艺术论坛”。深圳美术馆两年一次的论坛,从2003年开始已举办两届;第三届则与雅昌企业集团合办。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研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尚存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借助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以经典的“和合文化”为例,尝试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构建和谐共赢的世界发展新格局与新生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一糕印、饼印、粿印形制各异、工艺精美,是颇为珍贵的民间艺术创作和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闽台两地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两地的习俗信仰、节庆生活;同时也显现出艺术与生活结合为一体的传统风俗,在福建、台湾等地年节婚庆、敬神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中都有广泛的传播。木制糕饼粿印模以雕刻的手法制作。  相似文献   

11.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民俗在不断充实、变化,佛教气息、佛...  相似文献   

12.
小说唱响的秦之声——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与民俗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陈忠实小说的评论成果颇丰,但是对陈忠实小说的语言尤其是对其在方言使用方面的成就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考察和具体的举例论证,这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地域文化小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缺憾.本文通过量化分析研究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使用情况,进而分析陈忠实小说使用丰富的关中方言的艺术效果,认为方言的精心提炼和大量使用,强化了民俗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是罗杰·弗莱晚年时期的力作,对塞尚的研究与论断至今仍堪称经典。但这样一部著作却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情感控制、留白、韵律和笔触等几个方面。弗莱从中国艺术中提取与征用美学资源,成功运用于对塞尚的研究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并使《塞尚》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为其形式主义艺术批评与美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民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它像一座大山,包容着愚昧的糟粕和文明的精华;它像堆积丰厚的地层,富含优秀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民俗是政治文明的上源,是道德礼法的初范;民俗是文学生命的源泉,是艺术诞生的母体;民俗与史学唇齿相依,民俗与考古连体难分;民俗分娩了宗教,孕育了语言和文字.但是,对于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民俗,需要认真梳理和扬弃.  相似文献   

15.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品牌传播基于博物馆学与传播学理论,对国家级博物馆现阶段品牌化传播方式进行研究。以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基础,整合媒体资源进行有效调查研究,合理利用品牌传播的特点,分析舆情、总结规律,构架起多学科综合的博物馆品牌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7.
郭佳 《寻根》2013,(3):64-67
民间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之一,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成为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日常生活等多项民俗事项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活动之一。我国的民间剪纸采用形象、谐音、文  相似文献   

18.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空间叙事研究大致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来自于"空间"转向之后的叙事学界对学科自身的再思考;一种倾向于就已有的对空间叙事理论(或言叙事理论中的"空间")的研究成果,观照、剖析具有叙事性的不同媒介的作品。就小说艺术而言,关于空间叙事问题研究大致集中的热点有两个:第一,真正结合文本实际,探讨"空间"叙事问题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从叙事作品中文本所建构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空间"和人物视点角度出发用眼睛和言语看到并讲述后所建构的"空间"研究探索叙事规律。第二,则属于对空间叙事问题的外围研究。主要表现为据佐伦、列斐伏尔、弗兰克及爱德华·索亚等相关"空间"理论对小说空间进行分类,着重解读小说艺术的空间形式以及文本作品的空间叙事结构。还包括对小说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的研究,以及小说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11月17日,以“守望与传承”为主题的长三角滚灯艺术研讨会以及集中展示、交流苏浙沪两省一市滚灯艺术的上海奉贤民间滚灯艺术节同时举行。研讨会研究了民间滚灯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滚灯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探索了滚灯艺术的创新机制。奉贤区区政府领导表示,研讨会暨艺术节以区域共有文化合作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为主题,旨在“建立滚灯这一长三角地区共有民俗表演形式的艺术研讨交流平台”。从历史记载来看,民间舞滚灯所在的地区都集中在苏浙沪三地,民间艺术滚灯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沿杭州湾北岸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