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宗教属于巫术与伦理并存的宗教形态或类型。一方面,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与思想的精英基于理性的性质和要求,巫术被认为是一种愚昧和有害的现象而受到排斥或挤压;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宗教本身并未接受革命的洗礼,巫术又自然而然甚至堂而皇之地与理性包括伦理平起平坐。同时,即使是儒家伦理与理性与巫术也始终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巫术所特有的迷信或神秘倾向为儒家的伦理诉求与理性精神所不容,因此巫术必然会受到来自儒家知识或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双重打压,在这里,儒家显示了和亚伯拉罕宗教相似的高贵品格;但另一方面,儒家系统本身却不能保持宗教信仰上的独立性。其不仅不能全然清除巫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或继承着巫术传统,特别是制度层面,更在暗中保持着与巫术的亲昵关系,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一) 宗教、文学同源论历来对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将二者放到一起,就可以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人认为文学起源于宗教(“艺术起源于巫术”说),有人又认为宗教起源于文学(自然神话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令人纠缠不清的循环圈,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宗教和文学的起源。不过,这两种说法对我们研究宗教和文学的起源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即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具有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放到一块儿来进行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并不是指文学源于宗教或宗教源于文学,而是指最初的文学和最初的宗教共生于原始人类混沌的意识形态。因为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尚未分化的综合体,文明时代人类的宗教、文学,乃至哲学、历史、科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尚未形成,仅以萌芽状态存在于同一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之中。那时的礼仪活  相似文献   

5.
宗教视域下的雅典城邦既是公民集体,也是一宗教共同体。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圣地,不仅位于城区,更多的分布于城外的阿提卡乡村和边境。与宗族相关的节庆祭仪游行、赛马(赛战车)、徒步竞走等体育竞技,以及戏剧、歌唱、朗诵、舞蹈等艺术赛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与互动,折射出和谐贯通的城乡关系。宗族祭仪将乡村置于城邦的中心,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互补的“伙伴”。对于雅典城邦来说,宗族是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论述巫术的起源和发展 ,从远古的原始社会的巫术讲起 ,一直讲到当代西方和中国的巫术 (包括算命、招魂术、预言诗等等 )。在重点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 ,指出某些科学 (甚至艺术 )起源于巫术。但也指出现代的巫术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高国藩新《中国巫术史》是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巫术史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的作。它从历史与化的角度阐释了巫术原始艺术对中国化的多元影响。作将融历史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医学、美学、学、艺术、宗教、天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研究,转化成为通俗明白的学术语言,以散化的笔法表达出来。它既是一部中国俗化史,更是一部填补中国巫术化研究空白的学术史。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9.
楚辞与巫风     
楚国浓郁的巫风是楚辞产生的原始宗教背景,巫风对楚辞的培育作用有四点:第一,诱生了大量的原始宗教艺术,创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第二,巫术思维和艺术思维有相通之处;第三,保留了大量原始神话,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第四,巫术中的迷狂状态接近于诗歌创作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述巫术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的原始社会的巫术讲起,一直讲到当代西方和中国的巫术(包括算命、招魂术、预言诗等等)。在重点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指出某些科学(甚至艺术)起源于巫术。但也指出现代的巫术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巫术与技术共同打造的艺术——《哈利·波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利·波特>创造了"读图时代"的阅读神话,它的成功归因于以巫术为代表的前现代思维方式与现代技术的完美合璧.巫术是神秘的、可以操作的、超自然的、在体验中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术";技术是现实的、可控的、在试验中改造自然的"术";艺术是浪漫的、高度幻想的、能够安慰人心灵的"术".巫术与技术结合来共同打造艺术,或许正是后工业时代艺术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荆楚墓葬出土器物的纹饰、形状等揭示当时荆楚阴间文化现象、美术现象,巫术思想,并略加评论。楚地阴间美术的神巫性、浪漫性,从器物中反映出来的具象与抽象结合、运动感与流动感交织的特征体现了楚地文化、宗教、信仰、艺术的杂糅,为世人展现出一个流光溢彩、诙诡谲怪的奇幻世界。  相似文献   

13.
艺的一般属性并不能把艺与非艺划分开来。将艺与宗教这样有着同一性的意识形态加以比较,确定其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艺的本质。艺与宗教在人类童年时期是同一的。艺与现代宗教也有着某种同一性。原始宗教在发展中失却了进取精神,成了否定人的本质的力量;原始艺术在发展中纯粹的幻想形式中走出来,以更积极的姿态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宗教的实质是宣扬上帝创造了人,体现的是人被神控制的精神;艺术的实质则表现人是世界的造物主,它体现了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便是艺术与宗教的基本分野。  相似文献   

14.
贵州傩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133-136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通过人的头脑创造出来,并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本文从艺术的概述、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与政治、市场、宗教错综复杂的关系三大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自族本主文化。其核心是保万民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早期唐南诏时期,南王室即“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阐三教(儒,佛,道)”,儒,道,佛在白族地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必然性与自由的对立,是人类面临的本原性矛盾。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向往自由而进行的冲出自然必然性制约的努力。艺术在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追求生命意识自由展开的两种形态:一是奋进,一是超脱。就其后者,艺术与宗教在寻求存在意义的过程中走向了沟通。宗教对人生现实的超脱性同艺术审美创造的超脱性有了精神意旨上联系,艺术与宗教在内在意蕴的建构上是追求精神自由与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