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对目标企业学习意图与联盟知识转移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了知识理解、知识转移速度与知识保护在联盟知识转移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224家国际联盟企业单源数据的分析表明: 学习意图与知识转移显著正相关;知识理解在学习意图与知识转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意图对知识转移速度的影响不显著而知识转移速度与知识转移显著正相关;目标企业学习意图越强,伙伴知识保护越明显,知识保护降低了关系质量并增加了知识模糊性,进而阻碍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学习意图、吸收能力和产品创新绩效对中国珠三角后发企业的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自制造业的143份有效问卷实证检验了学习意图、吸收能力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意图对吸收能力产生一个积极的作用,而吸收能力在学习意图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一个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娜娜  谢伟  臧树伟 《科研管理》2019,40(4):157-167
管理学习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但现有的学术文献主要探讨了技术学习,缺乏对管理学习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文献差距,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了两个问题即管理学习的过程和来源。研究发现,管理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预热、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落实与优化四个阶段;管理学习的来源主要有业务协同、人员流动、外部专业机构和内部学习中心四大来源。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学习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践,提出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供应商能力、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质量、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情景,以及制造企业组织学习对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检验结果,对制造企业通过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中组织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战略联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参与战略联盟的企业在合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知识积累和学习的竞争。学习效果的不对称会影响企业在联盟内外的优势与地位,学习的意图、学习的可能性和学习的能力是影响企业在战略联盟中学习效果的因素。据此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组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现在普遍认为企业通过管理学习能够获取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关于管理学习的具体过程还鲜有研究。本研究以苏宁云商集团为例,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管理学习的动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内容选择、路径选择、网络构建三大核心问题。研究表明,①管理升级的困境是管理学习的关键动因;②企业可以通过参观和考察优秀企业、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辨别学习内容,降低信息不对称性;③企业应该根据管理知识的属性、嵌入性及企业积累的知识基础等特征选择恰当的学习路径;④多元的内外部学习网络能够为企业提供异质的知识来源,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同时这也是内外部学习代理人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代工企业如何在外包中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实现先进知识的转移,并最终提高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外包中的知识管理包括获取、吸收以及应用,以上步骤能否有效实施,与合作双方的沟通程度、信任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密切相关.有效的沟通、信任和组织学习有助于知识在企业中的内化发展,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对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利用来自于112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特征与组织中员工学习动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评价系统正规化对员工学习机会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绩效评价系统与其他企业系统的整合对员工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绩效评价系统利用程度越高,员工学习动机、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感知水平越高.研究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绩效评价系统正规化、与其他企业系统的整合以及利用程度来促进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9.
互惠性偏好、知识转移与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均是管理学研究的前沿性领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进而改进企业的运作绩效.在互惠性环境下,基于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管理效应.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企业环境下互惠性行为的微观传导机理,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进而培育出优势的核心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习(managerial learning)是后发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知识、技术、规范、方法和程序等的过程,是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该领域缺乏深入、系统化的研究。通过综述国内外管理学习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夯实基础;与此同时,识别制约该领域学术进步的障碍,并指出该领域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服务氛围对顾客知识获取影响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的观点(KBV),本文提出了一个从组织层面上分析服务氛围和顾客知识获取之间关系的框架,揭示了服务氛围通过影响组织的学习意向和关系导向,进而影响顾客知识获取的路径。通过对我国122家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服务氛围对组织学习意向和关系导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二者都能促进顾客知识的获取,并在服务氛围与顾客知识获取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组织的学习意向越强时,越倾向于采取更高程度的关系导向活动。  相似文献   

12.
技术学习的模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赵晓庆 《科研管理》2003,24(3):39-44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能力演化为基本框架,将西方学者有关知识管理与学习的理论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积累的基本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台州市产业集群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技术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模式的不同之处,即整个集群技术学习的最大特征是龙头企业从集群外获取技术知识,并以非正式的技术学习方式在集群内扩散,从而使集群的技术学习呈现一种"外向型"学习模式.最后为台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研究领域中,技术学习与创新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管理学习与创新作为另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因子,则很少被学术界讨论。鉴于此,本研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管理学习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模型,并选取1978-2013年之间的中国宏观层面的经济数据和三家典型企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多案例研究法,对命题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管理学习与创新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达到45%;其微观作用机制包括效率导向、成本导向和技术机会导向三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agerial learning as a facet of knowledge absorption (KA), firm innovation as a facet of knowledge exploitation (KE), and performance of small firms (i.e., firms with fewer than 50 employees). It builds on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nd the upper echelons theory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KA on KE, and that of KE on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small-firm context. Using survey data of 1441 small firms in New Zealand, the study applies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approach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o test the main hypotheses of the study. The main findings show th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managerial learning, namely, practice-based, proximal, and distal learning, on innovation and on innovation in firm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s suggest rather that the effects are finite and, potentially, confounded by factors unaccounted for in the models.  相似文献   

16.
杜健  丁飒飒  吴晓波 《科研管理》2019,40(6):130-143
当前后发企业的技术寻求型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然而并后成功实现整合并获得技术升级的企业并不多见,一直以来是困扰后发跨国企业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在二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型,试图通过组织学习与组织合法性两个维度,解释后发跨国企业如何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实现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通过追踪研究中国民营车企吉利集团十余年内多次跨国并购行为,我们发现:吉利集团凭借三次螺旋上升的互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利用组织内外部合法性的杠杆效应,确保了并购后组织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这种全球二次创新的动态演进模式,吉利集团成功实现了后发者的追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