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胡琴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21-123
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将着重研究多种美学因素在中国菜肴翻译中的影响,并且将从翻译者的美学感官,受众的接受美学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从不同方面研究美学因素对菜肴翻译的影响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式风格建筑是文化产物。该文着眼于中式风格的美学气质,以此发掘古图腾在装饰构成中的运用,分析我国民居改建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式色彩特点,探究民居改建设计仿效中式传统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流派之一。如何做好菜谱的翻译工作、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后世博期间沪上知名四十家餐厅和酒店的菜单,发现绝大多数菜品的翻译选择写实性翻译以及音译的方式。从中式菜单翻译方法的角度出发,发现上海餐厅菜谱翻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分成三个方面:一烹饪方法翻译不到位,二搭配错误、原料用词错误和漏译,三拼写错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罗哈德和哈默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解读,分析探讨了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竞争中,中式快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容,并提出培养中式快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包括:立足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营养、健康的中式快餐理念;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标准化生产打造营养、健康中式快餐产品组合;科学管理,理性扩张,全面改善管理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的大背景下,新中式室内风格的兴起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本文以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运用为课题,对布艺、光影、绿化和饰品四个软装饰元素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别研究,并对其统一和配套设置提出了方案和要点,旨在为设计师进行新中式风格室内软装饰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份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式快餐的发展瓶颈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快餐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快餐业竞争中,"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中国快餐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先者,中式快餐却一直此起彼伏、难成气候。中式快餐的发展瓶颈何在、中式快餐应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困局,这一直是业界讨论关注的问题,笔者就中式快餐发展瓶颈与发展机遇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崛起的"真功夫"、"面点王"等中式快餐企业实践经验提出中式快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广为探讨的问题。在英语日益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中式英语不仅会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障碍,也严重地影响对外交流、以及中国的国际形象。如不认识它的形成原因,就很难加以注意并纠正。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或者避免中式英语等三方面阐述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8.
新中式风格是人们追溯过去、面向未来的艺术产物,它代表了现代人的审美愁思,是将现代美和古典美有效结合的艺术结晶。对新中式设计特征、手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可以系统性地剖解新中式风格的外貌和内核。令新中式艺术风格能够变得更加直观、易懂,继而为当代室内设计师们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政治类文本的英文译本为语料,分析了英汉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中式英语现象,并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对中式英语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避免中式英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式英语"是标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并不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文化习俗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表达习惯差异是"中式英语"的三大成因。本文主要结合"中式英语"的成因,提出要避免"中式英语",应强化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注意分析比较,掌握英汉表达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围绕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展开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古老的以人为本思想虽然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仍然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世特征,这从文化轴心期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上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在汉以来我国古代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而认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经世特征,可以使我们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政治型文化,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政治哲学;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从而弄清其和西方文化、哲学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和谐”之意,来阐述在中国传统体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从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之个体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这三个维度来展开论述,并且将受到中国文化重要影响的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进行比较.以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是深刻认识、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承与嬗变:中国武术传承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而延绵不断的令人羡慕的生命力,是武术传承文化在延续其跳动的生命脉搏。师徒传承是历史上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并至今存留在广大习武群落中,尤其在农村习武人群中;在武术进入学校教育后,产生了师生这种新的传承方式,学校武术教育正成为当代武术传承的文化主阵地;在进入21世纪的和谐、休闲时代,武术修身养性的功能价值得到空前放大。师徒、师生、师友的多元传承方式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期共存,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论中华武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华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华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要维系传统武术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使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更适合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系,它在吸取外来文化时所表现出的有选择性、融合创新性和保持发扬传播传统文化的特性,是当我们面临民族传统体育如何走向世界并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问题时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1900年传入中国的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中,最先发生了理念上的冲突以及具体行为上的诸多抵制.大致从1927年开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始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走上了借助奥林匹克文化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进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在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1936年,中华武术实现了柏林奥运会上的第一次亮相,它不仅带给西方人以体育场上的意外惊喜,而且也为世界奥运文化增添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华文教育的国际化背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认为,在当前全球华文教育的视角下,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模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窗口。进一步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机遇、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对策,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