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认识了哪三种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你能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吗?(学生画,上投影展示) 2.师:在认识这三种角时,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的?(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1-8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平、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991年到2002年年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祝你生日快乐》。一上课,师:这首歌好听吗?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过…  相似文献   

4.
一 故事导入,走近人物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摇头)我不直接告诉你我姓什么。我来描述一个人,如果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就知道我姓什么了。这个人在《西游记》里是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脚踩筋斗云,手执金箍棒。猜猜他是谁?  相似文献   

5.
朱菊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了一些实物图片,想看吗? 生:想。 师:待会儿,你们看到什么图片,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称,好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导入 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天? 生:国庆节、六一儿童节。 生:我的生日。 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生:1997年9月29日。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角的认识”教学片段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这里有几条直线?生:这里有一条直线。师:现在老师在这条直线上点一个点,能看到几条射线?生:两条射线。师: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了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2倍。  相似文献   

8.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9.
章明 《江西教育》2007,(7):17-17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1.师:回忆一下,2、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生答)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3的倍数具有什么特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3页内容。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思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2 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3 小明今年10岁了 ,可他才过了3个生日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评析 :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 ,将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从熟知的实物中,感悟角的表象师:(展示一条红领巾)你看到了什么?生1:看到一条红领巾。生2:它是红色的。生3:它是三角形的。师:它有几个角?谁能指给同学看看?生1:红领巾有三个角。生2:(从顶点出发,分别沿两边比划)这就是一个角。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红领巾外,还有许多物上有角,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个角,再说说你见到过的哪些物品上有角。比一比哪个组找得最准最多。(学生进行找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5、66页。【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回忆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师:(播放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时你关注到哪个关键词?生:计数单位。师:回忆下,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呢?生:一、十、百、千、万……生:0.1、0.01、0.001……师:我们还学习过什么数?你有什么新想法?  相似文献   

13.
【场景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你觉得哪些词句很关键?从中体会到什么?(默读思考3分钟后指名交流) 生1:我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中知道蜡烛慢慢地变短,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小手拉小手,智慧共分享 教学"认识大括号"一课时,在学生已认识了大括号的名称、含义和作用后,老师出示了下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师:你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吗?生1:(稍微停顿)3+5=8。  相似文献   

15.
庄兵 《江西教育》2007,(7):22-22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浙教版)六年制第九册。 【导入设计】师:你们都玩过翘翘板吗?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老师有60千克(板书:60)你呢?生1:30千克。生2:32千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指导应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案例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举起一朵大红花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大红花。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是什么字?生:文明少年。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请你们推荐一下。生:我推荐刘一秋。师: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一半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导读】(略)【流程与反思】一、旧知引入。产生问题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三角形,说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生1: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有三个顶点。生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 一、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引入,设计陷阱。师:同学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做什么?(师用动作提示)生:穿衣服。师:在上学之前,你还要做哪些准备?生:洗漱、吃早饭、背上书包去上学。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7、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老师带来了一个游乐园的视频,你们瞧!(播放游乐园的视频,最后定格在课本第46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取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师:你们都有一双数学的小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