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真情美是朱自清散文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可以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是最真切地抒写自己诚挚而深沉的生活感受,表达至真的情感体验或独特性灵,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享受。本文试从求“真”的艺术法则、诚实的艺术人格,真与善统一的艺术精神和求“美”的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对他散文的真情美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不少对散文写作深有体会的作家,都对散文中情的作用,作过生动肯定的描述:“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感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共同感受着喜怒哀乐。”。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具有这个特征。情感可称得上是散文的灵魂,在此,本文选取现代散文的部分作品,试图以美学的眼光来分析情感美在散文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6.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7.
伍建平 《成才之路》2012,(10):35-35
正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文学形态和强烈的美学魅力——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引导着人类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亦如此。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的角度看,毛泽东诗词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美。它的崇高美表现在:景物描写的崇高美,行动描写的崇高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其中,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当运用美育原则,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具体说来,有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的角度看,毛泽东诗词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美。它的崇高美表现在:景物描写的崇高美,行动描写的崇高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其中,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2.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情”和“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学科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思想等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只有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情的熏陶,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新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入选的美文较多。其中大量的文学作品,既有鲜活的文学形象,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讲求抑扬顿挫,都伴有音节的声调、语句的节奏和章节的旋律,尤其是诗词、散文和剧本,更是讲究语体美、意境美、音乐美、气势美等等。美文的教学要着眼于一个“美”字,要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虽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相似文献   

16.
散文之美,首先美在情感、意境和哲理上,这是美的内容。但是,美的内容并不能抽象地存在,它还要通过美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读一篇好散文,常常使人如啜香茗,如饮陈酿,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产生这种美感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思想情趣、意境的美,二是语言文字和文体形式的美。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散文家碧野曾说:“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词措句要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炼。”可见,话言美是散文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崇高论”探析徐晓庚“崇高论”是康德美学的重镇,这一思想集中在“崇高的分析”里。“崇高的分析”对崇高的美0感心理和崇高观念有着许多科学的探秘,这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这不是康德“崇高论”的目的所在,他的目的是通过对“崇高的分析”里的“力的崇...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军旅散文家杨闻宇,从青年从戎,到老年解甲,一直在散文园地默默耕耘,已出版十余部散文专集。他的军旅散文具有独特的崇高美、豪壮美和明快美,不仅洋溢着当代军人的凛然正气,而且充盈着军旅作家的昂扬浩气。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文体。散文的特性决定着散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对散文的教学,教师要从"言说对象""主客体"和"作者独特生活经验"三个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散文的表达特点,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一、整体把握 1.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