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令人堪忧。在有些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经常是个别同学轮流发言,多数同学沉默不语;即使老师硬让一些同学站起来发言,学生也是吭吭哧哧说不出话来,有的同学发言声音特别小,还有的同学发言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教师抓起。  相似文献   

2.
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小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是听,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困生心不在焉的做自己的事情,好象讨论与自己毫无关系,也有的小组同时有几个人在发言,讨论几分钟后,反馈交流意见,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的叫:"老师!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有几个同学则唉声叹气,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这时只有教师和少部分学生在认真听,其他不少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嘴里还发出"我"、"我"的声音——他们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别人的想法置若罔闻,我们还发现,急于站起来的学生表达的方法与前面别的同学的发言几乎一样,这一不良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不会倾听,如何会思考?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因为课堂讨论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不注意听同学讲,讨论就难以开展,也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我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不注意听同学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有的还把手举着,他们对别人发言中的错误不去纠正,相同的观点不表示赞同,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同的话也多次重复。有的则为自己没有被提问而惋惜。  相似文献   

4.
规范、指导。当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去倾听时,教师有必要跟学生约法三章,让学生懂得怎样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如:当同学发言时,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情,注意力应集中在同学的发言上,想想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要凝神听每一句话;静静地听同学发言,如果有问题等同学说完之后再发言,不随便插话,不嘲笑、不起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听的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在听课时常看到这种现象:当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手还举着,特别是听到同学的发言中有一点儿错误,或者有些噜嗦、结巴、语言上遇到障碍讲不下去时,下面的同学心急如火,把手越举越高,有的屁股也离开了座位,恨不得马上站起来取而代之。面对这种情况,正在发言的学生心里越来越紧张,更不知道怎样说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以为,站起来发言的同学,由于问题考虑得不周密,语  相似文献   

6.
教育视野     
无需举手 自由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师们认为,“无需举手,自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总有那么些同学"不听话",有的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埋头干自己的事;有的大声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数次打断同学的发言;有的与人说话、喧哗,对同学发言内容置若罔闻;有的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不知前面发言的同学已提出相同或相似的见解与答案。  相似文献   

8.
病症描述: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他只想着自己发言,别的同学在发言,他还在"嗯嗯嗯、我我我"地举手,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也有的人,自己发完言,就万事大吉了,再也不去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还有随大流者,举着手心却不知神游到何处了,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一概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9.
张启钧 《科学课》2008,(7):56-57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活泼了,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很多同学高举小手不停地大喊,根本不管正在发言的同学,也听不进同学说什么;一听要动手实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相似文献   

10.
病症描述: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他只想着自己发言,别的同学在发言,他还在"嗯嗯嗯、我我我"地举手,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也有的人,自己发完言,就万事大吉了,再也不去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还有随大流者,举着手心却不知神游到何处了,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一概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听.英语听力一直在中高考占着重要比例,也决定着中高考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怎么有效地把握好每一节英语课的听力呢?教学过程中,我每次都要求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听,然后根据important wordsand sentences去复述,去模仿.但有些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也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去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2.
王立华老师班上曾有过一个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兔唇”的孩子洋洋(化名)。洋洋刚到班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他主动要求老师让他坐教室角落的座位.上课时不愿意发言,平时不大与同学说话,甚至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同学打照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中学电脑老师,被邀请参加学校毕业班师生半期小结大会,与毕业班各科任教师坐在一起,听师生们小结、讨论发言。当时,我感到很荣幸。会议由学生主持,学生代表发言与各科任老师发言相间有序,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老师和学生代表的发言结束了,主持同学用甜甜的笑脸和渴望的眼神征求与会领导的总结性发言。就在这时,下面有同学议论了:还有电脑老师没有发言呢。顿时,好多双眼睛向我看过来,我的脸一下子热了。我本没有要说的念头,更不用说有所准备了。要是主持同学真要我发言,我该说些什么呢?该总结的,同学们都总结了;该…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  相似文献   

15.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6.
马秉军 《家长》2022,(1):23-24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爱学生,但如何奏响爱的乐章,却要动脑筋、想办法、讲求艺术. 爱,要让学生感受到 郝栋(化名)是我班的一个小帅哥,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透着一股机灵与聪明.可他的聪明劲儿却并没有用在学习上,上课不注意听讲,发言不积极不说,还像他的名字一样"好动",不是踢踢左右同学的脚,就是用笔顶顶前面同学的背;作业经常完...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位学生正在发言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却将手高高举起,渴望老师让自己发言或对刚才的发言进行补充。等到老师真的叫到这些举手踊跃的学生,很多情况下他们却重复刚才发言同学已经讲过的内容,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在争取发言上,  相似文献   

18.
<正>一、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评价的现状与导向价值关于思想政治课堂评价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教学中,某教师提问时,一向从不主动发言、性格内向、成绩后进的甲同学举手了。该教师感到十分诧异,不小心脱口而出道:"奇怪!今天甲同学也举手发言了。"教师刚说完,甲同学霎时脸红,大家都打量着甲同学并窃窃私语,最后甲同学的手缓缓缩了回去,从此他再也没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相似文献   

19.
魏静 《成才之路》2010,(36):37-37
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以来。我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却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同学表现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甚至有的同学一星期都没有一次发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立华老师班上曾有过一个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兔唇”的孩子洋洋(化名)。洋洋刚到班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他主动要求老师让他坐教室角落的座位,上课时不愿意发言,平时不大与同学说话,甚至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同学打照面。王老师一看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兔唇”惹的祸。“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