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梳理清末民初日本图书馆学传入中国的四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国人对日本图书馆的考察,维新变法时期日文“図書館”一词的传入,清末新政时期日本图书馆学论著的翻译与介绍,以及民国初年对日本图书馆学的研究。日本图书馆学的传入对中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一词逐渐被官方认可并广泛使用;图书馆学研究由译著发展为国人自己撰写论著,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东洋式之图书馆”影响了当时中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表3。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精神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人成长的精神支柱、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永恒的不朽的精髓.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的一生是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一生,是身体力行并不断丰富图书馆精神的一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展示了沈祖荣先生的光辉而伟大的生命历程,弘扬了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是由沈祖荣、戴志骞等人发起的一场旨在改变传统图书馆藏书理念、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使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得以传播和推广,促成了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的诞生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乔好勤的图书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乔好勤图书馆学论著及其评论文章的基础上,从图书馆学方法论、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建设事业、图书馆学教育等方面概述了我国当代知名图书馆学家乔好勤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工作成就,指出乔好勤先生继承和弘扬"智慧与服务"之文华精神,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要守正创新,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图书馆界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描绘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时代答卷:扎根中国大地,以“培养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使命;立德树人,以树立“爱国、爱馆、爱书...  相似文献   

6.
2013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和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论丛——张树华教授论文选集》,汇集了张树华先生关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精华,该书不仅阐述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也首次探讨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渊源及不同时期的学术进展情况。该书体现了张树华先生在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征文考献的信史特征。  相似文献   

7.
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二代学人为主体,第一二代学人同心戮力,迎来了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新纪元。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相继踏入图苑,开始了他们的图书馆生涯(杜定友等少数学人则起步于20年代初),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竭尽心智,这正是中国图书馆学逐步“西化”的时期,诚如刘国钧所言,自1917年“新图书馆运动”发起以迄20年代中期,“七八年来,图书馆学始则规模东瀛,继则进而取法于日本所追逐之美国。今则本新图书馆之原理,以解决中国特有问题之趋势已皎然可见”。  相似文献   

8.
论“新图书馆运动”与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图书馆运动"是一个从中国藏书楼时代全面转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重要时期,她以"智慧与服务"为宗旨.体现出图书馆人的职业奉献精神、理念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精神.发扬光大这些精神.对于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医治浮躁之风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文华情怀》专栏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焕文 《图书情报知识》2007,(1):F0002-F0002
“文华图专”(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The Boone Library School,1920~),作为20世纪中国图书馆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心,不仅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和档案学教育的历史,而且演绎和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繁荣与发展。“文华图专”,作为令人  相似文献   

10.
从图书馆学新老五定律及其关系论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和根本,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和戈曼的“图书馆学新五律”是图书馆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它们的精髓都是以读者为中心。结合当前我国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些不足,强调了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之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1934年刘国钧先生出版了阐述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图书馆要旨》。《要旨》汲取了他所学到的西方图书馆学知识,着眼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实际,全面说明了图书馆学的原理和图书馆的性质、功能、特点及其组成要素,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堪称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之作。《要旨》所表述的图书馆学思想既有杜戚的实用主义,又有巴特勒的科学精神,并有机地将其结合,避免了他们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2004~2008年,"老槐也博客"在网络图书馆学发展的时候登上了宣扬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舞台,为公共图书馆事业鼓与呼,成为中国公共图书馆理念与事业的扳道工。  相似文献   

13.
分析杜定友先生有关图书馆学教育的思想观点,指出学习杜定友先生的精神对进一步搞好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十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宣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展新图书馆运动,积极推动图书馆权利研究;同时,在实践层面,我国图书馆界深入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调查,积极组织志愿者行动,连续多年为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开展义务培训。新图书馆运动使公共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等理念根植于我国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范并思教授的著作<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是近年来影响甚广的巨著.著作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折射出20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引出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论述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可行性、目的与精神,阐述在多元文化互动的全球化时代,经过改造和重新阐释的新儒学是构建原创性的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理论话语的重要理论资源。中国图书馆学者只有构建原创性的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理论,并向西方输出自己的理论,才能使中国图书馆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运用的微观过程及其具体的技术环节进行考察。[方法/过程]根据社会研究过程的ABCDE模型构建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运用的微观分析框架,对3种图书馆学top期刊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反映出来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要素进行辨识、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主要有"抽样--问卷--定量分析"研究和"个案--访谈--定性分析"研究两种模式,但研究中普遍缺乏将"问题--理论--方法"相联系的整体意识;图书馆学调查研究还处于以"了解情况,明确事实"为主的初级阶段,以"揭示原因、发现规律"为目的的解释性研究还很少;调查研究的规范化、完整性程度持续提高,但凝练科学问题、规范研究设计仍是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来说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云计算和图书馆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找到目前国内有关云计算和图书馆问题的研究重点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有关云计算与图书馆相关问题研究现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图书馆学学科属性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社会学中学科属性定位的扩展分析框架,对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科的认知维度看,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软"科学;从学科的组织维度来看,图书馆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而"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因此,在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发展中,应注意整合资源促进主流范式及学派的形成,重视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着力培育弘扬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周文骏教授的《文献交流引论》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重要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著作。周文骏先生吸收了国外"交流说"的合理内核,立足中国现实,把交流思想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拓展到目录学、档案学、文献学等学科;并且在交融升华中创建了一门更上位、更综合的新学科——文献交流学。这是中国图书馆学家对世界图书馆学理论做出的一大贡献。表2。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