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住房重建难题及救助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的最大的直接财产损失是住房毁损。汶川地震的一个社会背景是我国住房私有产权制度已建立,这与此前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因此,灾后住房重建是首要问题,永久性产权住房重建,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财产性的。住房重建面临的诸多难题,集中于如何解决购房建房资金和如何处理毁损房屋所形成的债务,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进行住房重建;二是如何在住房重建中公平对待受灾群众;三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援建中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难题的背后,是契约安全与契约公平的冲突。借鉴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住房重建的创新方式主要是对口支援、民间援助、住房联建、先提供购房资金再办理抵押。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住房短缺成为工党政府面临的最严重的内政问题之一。安奈林·比万接管住房重建事务后,采取"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的措施,缓解住房压力。治标办法是应急之策,治本措施是住房重建计划的主体。在推进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原材料供应短缺制约了建房的速度;"汇兑风波"及其造成的经济问题,导致英国财政缩减对住房建设的支持。即便如此,比万主持的住房重建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解决了英国战后住房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灾后住房重建资金,按照风险伤害程度的差异向下层民众集中,有缓解阶层差异的功能.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以支撑整个住房重建,从而带动了民众自有存款、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资金集中投向了住房建设市场,并根据民众市场能力的不同进行了新一轮的财富分配与流动,最终导致大量的财富向农村精英阶层聚集.这一财富分配与流动的过程,不仅强化了灾前民众的财富占有与地位阶层结构,更是将阶层差异进一步扩大.随着新一轮的国家投入的启动,下层农民在陷入偿还巨额债务特别是银行贷款金融风险的同时,农村精英阶层将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财富,从而使整个阶层结构陷入两极分化的断裂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4.
卫国战争造成的损失对战后苏联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历战争幸存下来的城市由于住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配所产生的冲突依旧在痛苦中苟延残喘。斯大林格勒作为重建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虽然其重建有着优先权,但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事实与苏联官方的宣传相悖,长期的重建并没有让苏联团结起来,而是使之更加混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AHP方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灾后重建规划进行评价研究.深入了解规划对灾后生产力重建的影响,探寻其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评价在规划中是否注重生产力重建,以及实施的效果.研究发现,首先。吉娜羌寨和水磨镇灾后生产力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基本都完成了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复兴等方面的任务.达到了震后的重建要求和水平.其次,不同的规划模式、运作方式和公众参与的水平会对该地区生产力重建的水平、均衡性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之下,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开始了战后财政重建的进程,这也是其施政的重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机构、政策和税收的重建。增加基层财政收入和引进侨资是财政重建的主要特点,重建工作的实施使广东一度出现了经济复兴迹象。但是,财政重建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对广东战后经济的恢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严重破坏了川西山区农民的家庭经济以及对本土社区的生态、文化和政治传统,导致他们在生活安置、心理安慰、社区重建以及特殊群体的照顾方面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广大山区农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坚持地区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的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政府政策、法规的配套,分阶段、有策略地开展灾后山区农民的灾后生活救助与重建、心理救助与重建服务、经济救助与重建以及社区救助与重建服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论坛》2009,(9):59-63
坚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相结合,加强师生心理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工作和实现灾区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举措。加强心理重建研究是推动心理重建科学、有序和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心理重建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在需要层次理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生态心理学的指导下。对心理重建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灾区师生心理重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坚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相结合,加强师生心理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工作和实现灾区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举措。加强心理重建研究是推动心理重建科学、有序和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心理重建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在需要层次理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生态心理学的指导下。对心理重建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灾区师生心理重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学校垮塌与人员伤亡灾难。灾难过去了,孩子们还要面临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就是灾区学校的重建工作。笔者认为应从校舍重建、教学重建和心理重建三方面着手进行灾后学校的重建工作,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广州旧城住房的现状、旧城住房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提出了旧城住房改造碰到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认为,旧城住房改造必须走房地产综合开发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旧城住房改造的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rebuilding of a public university, Université Félix Houphouët-Boigny, in the West African nation of Côte d’Ivoire, destroyed as a result of a highly contested Presidential election. We began by viewing rebuilding as the result of policy networks, a pantheon of interdependent actors cooperating and competing to address policymaking. Then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fforts, focusing on the policies that result from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university stakeholders and government bodies and th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into practice. The study resulted in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one institution’s rebuilding efforts.  相似文献   

13.
Several authors posit the notion that universities have experienced ‘moral loss’ over the last 15 years under the sustained influence of neoliberal education policies. However, whilst some consensus exists around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moral loss, there appears to be little agreement about how ‘moral reconstruction’ can be enact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cademic discourse on moral loss and moral reconstruction. It concludes that action-based approaches to the moral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such as recognition and reward policies are unlikely to alter the current utilitarian trend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e restoration of an ‘academic community’ founded on ‘higher moral purpose’ appears to be a remote aspir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 university has evolved int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ider socio-economic system, which itself has fractured under the same neoliberal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村为例,对"城中村"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控制"城中村"的衍生;以适当保留"城中村"为原则,设计不同的改造模式;打破二元分割,综合设计"城中村"治理机制;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提供低端赁住房供给;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很长时间内被人忽视甚至误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被赋予了新的生机,理论上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实践中也对当前的一些新的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6.
重构适应全球化要求的国际经贸专业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具有全球心态和国际视野,同时还要有宽厚的学科基础以及细分化的专业特长。为此,本文利用问卷、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行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国际经贸专业教学体系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现有公共服务体系未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公共服务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重构的方向是区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一进程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通过力场分析的方法来透视公共服务体系重构中的驱动力和制约力,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政策加以引导,最终促成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岁末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着力推动改革在社会各领域的开展,以“教育再生”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基本政策方向。“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在成立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共提出11份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书,直接指向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是第三份建议书“关于大学教育的应有发展态势”和第四份建议书“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及大学入学者选拔的应有方式”。以建议书为依据,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项大学教育再生政策,一方面以项目形式推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体现政府政策,推动大学改革的深入。同时,日本政府还将“大学教育再生”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到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走向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9.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高校教师住房特点和实际情况,依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文件精神,针对高校引进人才货币化补偿及住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以“货币补贴加实物安置”的“双重体制”模式来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本文列举了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例,通过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进而推进了高校住房改革,对高校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推动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