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伟 《华章》2007,(Z2)
物理课教学中,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教师说,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桂荣 《新疆教育》2013,(16):140-14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3.
刁玉良 《成才之路》2011,(35):38-38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细致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没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情,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教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行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某个知识点我已复习多少次了,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不明白,上课时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教师说,课堂已强调多少次,已分析得够透彻,学生还是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张冠李戴、死搬硬套,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学生太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表明,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  相似文献   

12.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良好举措,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教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得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陈光华 《考试周刊》2012,(86):136-136
高中物理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的复杂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方面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规律的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我经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但是下课不会做题;也常常听有的老师说,有些问题已强调很多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理解。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与物理的联系,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校本教研时,常常听老师说,同样的问题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也说上课听得懂,可下课还是不会做,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真让当老师的不知所措。我和同事们从理论上反思了这个教学迷惑。认为产生这些迷惑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听出精彩     
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仍然是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四种技能,让每一位学生能认真听课,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听话的训练,学生上课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听,乐意去听,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能及时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听话训练,提高听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然后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听你教学,做到听有所获,听有所悟。  相似文献   

18.
示范即做出规范的样子给人看,是传道、授业的手段之一。语文教师有如下四种示范: 一、范听。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会“听”,他们在学生说或读时,眼睛不注视学生,或者在行间走动,或者埋头看书本与教案,或者忙着板书。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听”的示范,他们微笑地注视正在说或读的学生,眼睛里流露出鼓励的光芒;听后对学生的说或读作出中肯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字音没咬准,也能够指出来让学生改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听”了,听的能力不断提高。二、范说。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对说的示范也不够留意:有的不注意说的姿态,两手老撑在讲台上,眼睛离不开教案,同学生无一丝情感的交流;有的不重视语言的规范,目前在用普通话教学方面,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农村不如城镇。有经验的教师也十分重视说的示范,他们说时,两眼总是看着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觉得: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任何语言,"听、说"的技能是发展"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但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有体会,"听、说"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最难的,因为能看得懂的词不一定能听得出、说得出.学生常常因为听不懂或难以开口说英语而失去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律全班拍手,而受表扬的学生则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则说:“不对,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就会严厉指责:“听没听课?”这些做法虽然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