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们好!我是《课堂内外》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叫刘邓扬,是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二学生。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2008—2009年度AFS项目的全国选拔,被派到美国的高中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生活了一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美国乡村生活的独特,也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农业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尽管现实和之前憧憬中的繁忙的美国生活有很大区别,但乡村生活却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全国的“90后”们分享。  相似文献   

2.
他者角度     
鲁佳 《留学生》2014,(12):54-54
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我在一个美国小城,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度过了一段并不太短的时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触了很多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并感受到了其中的意义和快乐。在又回到中国以后,我突然发现,我不再象以前那么抗拒北京。我已经可以用一种全新和独特的视觉,来欣赏和感受这座曾经让我觉得非常陌生的城市、这里的生活和这里的人。就象我在美国留学时,欣赏和感受美国城市和美国生活那样。  相似文献   

3.
有意思.让我告诉你我的生活,我的感受和秘密,还真有意思.我实在不知道怎样把你带入我的内心.要知道,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的想法或面对生活挑战的感受.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4.
“闲”生活     
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一位滞留国外的友人通电话聊起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我对她说:"钱、权和闲这三样东西,我想要闲。"她听了不以为然,她理解我不追求钱和权,但不大理解我对"闲"的向往。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罗兰·巴特关于理想生  相似文献   

5.
徐莹 《英语沙龙》2011,(10):20-22
7月的纽约,如北京一样酷热难耐,唯有四面吹来的海风才能稍稍带来一丝凉意。月底,我就要离开生活了整整一年的纽约。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我不得不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方式,告别这里的一对曾经的美国友人。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段并不愉快的告别插曲呈现给读者。最终,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下来。毕竟,这是我纽约生活的一个侧面;毕竟,这是让中国人了解寻常美国人的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6.
初中三年     
在那个迷人的炎阳天,在众多陌生的面孔里,初中生活展开在我的眼前.在这个似曾相识的仲夏,我不舍地告别了我的同学、我的母校,背上了不愿当的校友名份.至今也只好在不舍中明白了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我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感受到美国在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值得嘉许的做法有很多。现列举其中点滴,或许让国内业界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成了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刘燕 《家庭教育》2020,(1):88-88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任何手艺,就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因此,小的时候我吃了许多苦。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在我6岁时.我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并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挣很多很多的钱,让父母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单元学习之起源 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是在G H Q的指导下,受美国经验主义教育的影响重新起步的.孩子们的生活活动以"生活单元学习"、"经验单元学习"等名称被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孩子们掌握生活中所需的知识,积极采用了各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国总统一样的生活条件,但卡特"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却值得每个人借鉴.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生活得非常充实.我每天都带着我曾作为海军潜艇员、核工程师、农场主和政治家所具有的职业热忱,生活得有滋有味."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王艳红 《教师》2008,(23):8-9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应该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而担任多年斑主任工作的我,在带班过程中确实体会到: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家长大多比较关心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脱离了生活实际,大多学生不辨五谷菽麦,不会料理生活,不知生活艰辛,不解父母艰难,不管他人感受。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吹牛皮、讲大话,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课堂内外》高中版编辑,您好:我叫张淦鑫,就读于江苏省徐州市树人中学,曾为徐州市中学生形象大使,校学生会副主席。从初中开始痴迷于《课堂内外》高中版,每期必看,因为初二时在高中版上看到郑州一中陈雯沁的一篇《我在美国高中的国际交换生生活》,触动了我心底对美国高中的好奇。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初三时我在上海报名YFU,经过选拔,成为2010年国际交换生。巧合的是,我去的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正是陈雯沁曾经生活和学习过一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夕饮冰 《留学生》2012,(9):62-62
美国华人作家沈宁,最近在大陆龙门书局出版了新书系列《我在美国三十年》,以其在美国30年的生活经历和见闻,通过细腻观察和白描手法,真实点击美国政治经济、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被誉为零距离了解美国的最宜读本。  相似文献   

15.
渴望阳光     
有人说:初三的生活暗无天日,但我认为初二的生活有过之无不及.上课经常要用到幻灯,于是教室里的窗帘便被拉得严严实实,似乎没有一个人想到有一点阳光也足以灿烂生活,连我也忘了.偶尔走到空阔的操场上,我也总是低着头缩在自己的影子里.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另一边,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前不久,我同全省的十多位同学从美国访问归来。在短短的十多天里,我们体验了新鲜而深刻的异国生活。从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文化撞击,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海外生活的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我以"深圳市教育系统海外培训班"第8期学员的身份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美国教育学习考察。在美国加州协和大学尔湾分校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让我近距离接触了美国的教育。为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教育状况,学校还帮我们请来客座教授,安排了一系列的讲座,  相似文献   

18.
袁旻 《初中生之友》2011,(34):24-28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上海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他在声明中深情地说:"我内心充满感激,我首先要感谢的是篮球。这项伟大的运动,为无数人带来了快乐,包括我自己……进入NBA(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之后,篮球引领我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使我可以尽情展现自己。更感谢有机会可以为中国国家队奋战十年,那是无数青年人的梦想…….我还要感谢生活,无论我所热爱的篮球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生活就像一个向导,你虔诚地追随它了,它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而门外的世界各有不同,无比精彩。今天我退役了,一扇门关上,但另一扇正在徐徐打开,门外有崭新的生活等着我认真品读。"当不断给国人带来奇迹的姚明真的要转身离开,当习惯了的荣耀有一天消失,我们才会更加留恋这位2.26米的大个子。这个真诚、幽默、勇敢的上海男人不仅感动了中国,更震撼了世界。美国ESPN(一天24小时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评价:"姚明是独一无二的,无人可复制。"美联社、德新社等更用"空前绝后"等词赞扬他,将他视为一段永恒的传奇。现在,让我们再次倾听小巨人的真情告白,重温小巨人的巅峰时刻……  相似文献   

19.
Janet  Perez  Eckles  明达 《英语沙龙》2009,(8):10-11
珍妮特·佩莱兹·埃克雷思,美国.自由作家,包括《心灵鸡汤》系列在内的七本书的撰稿人,在39岁时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双目失明。“在我的生活中我遭遇了强烈的暴风雨,”珍妮特说,“但是我发现生活并不是关于当境遇失控时你不能做什么。当你意识到你能运用上帝所给予你的去做些什么时,成功便降临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我作为一名AFS文化交换学生,到美国体验了近一年的异国他乡生活。说起美国,大家总会自然地就想到好莱坞大片里的摩天大楼。然而,初到美国时,俄亥俄州西南部的风景却让我大吃一惊,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象。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方方正正的大豆地,还有那些一部比一部巨大的联合收割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与中国农村有着天壤之别的美国乡村生活。除此之外,我还机缘巧合地学习了学校的农业课程,加入了FFA组织。10个多月的交换生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农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