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原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玄奘取经到《西游记》问世,故事演变历经三个阶段约800年历史,取经人物由少到多,取经故事由简单到复杂.但因《西游记》故事本属虚构,正史、方志无所稽考,所以其原型故事只可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于民间.其中一部分故事基于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而又作了传奇化处理,另一部分故事则有可能出现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产生后、《西游记》问世前.这类故事应是《西游记》部分情节的故事原型,而且多来自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取经诗话》不仅为《西游记》提供了故事的初貌和人物的原型,而且还为《西游记》提供了大量的宋元以来杭州的半官话吴语方言,特别是最具特征性的地方性的“儿尾”方言,证实了《西游记》与杭州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三处取经图画与《西游记》故事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西走廊的石窟和寺庙中,有几幅不同时代留下的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绢画或壁画。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晚唐绢画虎伴行脚僧图,说明初唐的唐僧取经故事正在由真人真事向传奇故事逐步演化。安西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被认为是西夏时的作品,比南宋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至少早100年。张掖大佛寺的《西游记》连环画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比《西游记》成书早200多年。这些图画是研究《西游记》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上长期凝聚而成的取经情结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挖掘河西走廊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在敦煌学、河西文化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上开辟和扩大新的研究领域,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玄奘取经故事,从玄奘取经回长安开始,就为人们所传诵。到五代、北宋时期,就逐渐把取经故事神话化,并进入壁画、宝卷、诗词、戏曲、平话等文艺创作领域。到百回本《西游记》出,唐僧取经则普及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其在民间流传的广泛深入的程度,远非其他一些长篇小说所可比。唐僧、孙行者、猪八戒的名字,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百回本《西游记》创作之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充分吸收了前人创作的成果,而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所起的作用则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朱鼎臣《西游释厄传》所给予百回本《西游记》的影响,决不能抹杀《西游释厄传》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玄奘就是明代长篇章回神魔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唐僧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华人都知道。唐僧是根据玄奘的壮游故事来塑造的小说人物,真实的玄奘又不是唐僧。人们所谙熟的小说唐僧形象,几经嬗变,跟他的原型玄奘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从宋元的拟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记》等演变到《西游记》,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一直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游记》小说雏形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前人多从版本刊行年代予以考证,一般小说史又囿于篇幅,每举其名而不加论述,至多是从《西游记》小说形成的角度略为涉猎。然而《取经诗话》是第一部将取经故事铺写得极富浪漫与神怪色彩的文学作品,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研究西游故事的演变极有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唐宋民间取经传说与《取经诗话》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发展的角度讨论《取经诗话》对传说题材的吸取和描写以及与《西游记》小说的承继关系;第三部分探讨《取经诗话》对旅途的祸难、山川奇闻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唐僧取经故事,最原始的材料为玄奘弟子辩机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部书虽有神异的记载,但从主要方面来说则为记史的实录,到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出现,才进入文艺创作时期,经过金院本《唐三藏》和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创作,在元末明初,又出现了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到吴承恩始集其大成,写成今本  相似文献   

10.
火焰山是靠《西游记》出的名。《西游记》里唐三藏西天取经路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游记》里是这样描述火焰山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将蒙古族戏剧家场景贤及其《西游记》杂剧与吴承恩及其《西游记》小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取经故事的流传及杂剧在其中的地位和杨氏杂剧对吴氏小说的影响两方面 ,论证了杨景贤杂剧对其前的取经故事给予了一次大结集 ,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吴承恩小说的成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有的评论者认为是两个,一个依据是前七回与后面的取经故事在思想意义上有区别,另一个依据是第七回以后的情节转入了另一个故事,即取经和阻挠取经的故事。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只有一个,即通过孙悟空这位匡扶正义、乐观向上的形象,展示了其不倦地追求人生旨意的精神发屋过程,同时客观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杨景贤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蒙古族戏剧作家,他的《西游记》写唐僧取经故事,对小说《西游记》影响巨大,在取经故事的演变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到当时统治者宗教观念的影响,杂剧中表现了对宗教的实用主义倾向,佛道二教也可以相互交融,但作为关注现实与民生的作家,杨景贤在《西游记》中也对宗教作了嘲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和《西游记》的研究应该有一个新的时间起点:初唐;应该有一个新的地域起点:西域。发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拼凑痕迹,是新的研究的开始;注意到队戏《唐僧西天取经》,使我们捕捉到了取经故事进入中原、进入世俗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景贤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蒙古族戏剧作家,他的《西游记》写唐僧取经故事,对小说《西游记》影响巨大,在取经故事的演变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到当时统治者宗教观念的影响,杂剧中表现了对宗教的实用主义倾向,佛道二教也可以相互交融,但作为关注现实与民生的作家,杨景贤在《西游记》中也对宗教作了嘲讽。  相似文献   

16.
小说《西游记》是以"灵根孕育"始,而以"五圣成真"终,五圣之中,最沉默、最不可或缺的是龙马。龙马的形象和功能要到杂剧《西游记》中,才确定下来。汉民族的马文学中有其意象原型,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对骏马的描写又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杨景贤在蒙汉马文学的共同影响下,创作出了龙马的形象和故事。最终使马由一个不被重视的脚力,变为取经途中的"五圣"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西游记》的形象体系中,唐僧说不上丰满生动,然而却最具必然性。毫无疑问,从玄奘取经本事赋于《西游记》以故事框架的时候起,唐僧就法定要成为取经队伍的中心人物。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当孙悟空借助于唐僧制约着的故事要素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时,唐僧也就不复再是取经故事的主角。取经故事越是成熟,这个事实就愈是明显,以原生状态的唐僧与成熟定型的形象相比,我们很容易察觉出两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在将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不断神化、玄化的过程中,历经几代积累成型的小说。小说最终以幻的形态稳定下来,在神奇幻想的取经故事中,作者希望通过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宣扬一种"三教合一"的心学理念,但由于《西游记》是长期积累型的作品,所以,许多故事情节在流传过程中积淀了人们的更广泛的意志想法,使其内涵变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取经故事中部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探讨取经故事中体现的生命过程的内涵,即人在一生之中对个体生命过程的关注和珍惜,以及渴望生命延续的理想和对高尚精神不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我来讲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眼镜叔叔说。“是《西游记》吧?”孩子们说。“不,不是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眼镜叔叔说,“里面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更没有白龙马。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他一个人去到印度,取了真经。”  相似文献   

20.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