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苏州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开设的时代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多瓶颈问题,并根据苏州地方文化教育的特色,研究拓展地方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渠道,加强节目队伍管理和建设,探讨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3.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竹 《当代传播》2006,(5):94-96
近两年,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方言这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了奇妙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本文辨证分析了广播电视主持人使用方言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方言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让广播电视艺术百花园增添了诸多色彩,已成为一道引人关注的"独特风景"。较早出现的方言节目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家在天堂》等,它们用浓郁、地道的当地方言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观众评价非常好。此类节目的成功登场,引得各级媒体纷纷  相似文献   

5.
8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机构、全国卫视频道播出医疗养生类节目,报总局备案;其他频道、频率一律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未经备案的医疗养生类节目一律不得播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播媒介行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节目作为社会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快速的发展,需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节目创作中去,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平及制作效果。现阶段,广播电视节目在取得良好发展效果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本文将广播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引导和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引导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5,(12):67-68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向各地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读报或报摘类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读报或报摘类节目对报刊的选择,必须坚持以国内报刊为主,严格宣传口径,严肃宣传纪律。  相似文献   

8.
朱江  张鼎 《新闻前哨》2013,(2):48-49
在广播媒体市场化进程中,广播节目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态的发展趋势,广播方言类节目也应运而生。它以本地方言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区域性听众为主要定位,所体现的小众化、贴近性、亲近性等独有特色,得到地域听众的认同和支持,并产生了不可小视的社会影响力。诚然,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社会大背景下,广播方言类节目的兴起,也受到一些异议。但传播实践表明,作为一种主流文化的补充与辅助,广播方言节目的兴起,还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9.
叶坚 《视听纵横》2006,(4):17-18
城市台的方言类节目由原来的对农村广播、文艺性节目,开始拓展到新闻性、娱乐性等节目,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有可能继续拓展。究竟城市台的方言类节目,还应不应该让它继续拓展?业内人士意见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方言类节目大有可为,理由是方言类节目能提高收视率,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言类节目方兴未艾,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方言频道。电视方言节目,已经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对于方言类节目的兴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方言类节目究竟怎样去办?方言节目就是说方言吗?笔者试就大同电视台《周末茶座》栏目的探索与实践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11.
邓天佑 《新闻世界》2011,(12):66-67
方言类节目在电视电影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现在的方言普及却与以前方言的普及有着不一样的地方。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方言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娱乐化,这种变化体现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对异文化的接受程度,也从语言的角度反映出大众文化变得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12.
陈竹 《现代传播》2005,(2):123-124
近两年 ,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 ,如北京电视台的《第 7日》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 ,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 ,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 ,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天府食坊》等。方言节目在当地都受到观众的欢迎 ,收视率极高。这些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或依据节目需要 ,在主持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方言 ,或完全采用方言主持。如同他们主持的节目一样 ,方言主持人大都成了当地的明星 ,成了受众心中最亲近、最喜爱的人。主持人的方言效应 ,充分体现出方言的魅力。节目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张扬 《东南传播》2010,(8):189-191
目前国内广播电视中以唱歌类节目众多,且节目形态都十分雷同。本文结合国内广播唱歌类节目发展的模仿问题,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歌词乐翻天》为例,分析了广播唱歌类节目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当前的广播唱歌类节目如何赢得听众,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困境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提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广播电视一律不得用方言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广电总局又发文禁止主持人使用港台腔,方言电视剧被荣止播出.闽南方言需要保护,但绝不能与普通话的推行相冲突,这是一个不能触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梁喜爱 《视听》2016,(7):23-24
面对省级卫视诸多强势娱乐节目的进逼,方言节目作为一种最具本土化和贴近性的节目形态,成为地方电视台最"适销对路"的突围利器。然而当前方言类节目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不高的困境,甚至滑入了低俗化的泥淖。只有以方言为形,文化为神,提升文化品质,方言类节目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一股强劲的方言风正在全国媒体蔓延。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一批方言节目,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引起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学、业内人士、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当前研究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必须关注与研究“方言节目”这一热点。如何处理好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中的若干重要关系,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已成为一大课题。笔认为,归纳起来,关键是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大都以谈话类节目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政教、科技、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传统节目领域中,引入了谈话节目的形式。一时间,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荧屏上和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服务类节目正在成为城市电视台等广播电视媒体要打造的重点节目。如何使城市电视台的经济服务类节目变得轻松有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解决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无疑是办好节目的关键之一。通过分析城市电视台经济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表达,但是随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开展,这种方言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呈现低俗化、小众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方言的运用是桥还是墙,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注意与研究。本文首先探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动因,继而分析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再具体的分析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桥”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墙”的作用,从而对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