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惯了“老师”的称呼,到托班乍一听孩子叫自己“阿姨”还真有点儿不自在,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没有老师好听。有几次,我差一点就说了“叫老师!”但看见孩子们那无助的眼神和对“阿姨”深深的依恋时,我想叫“阿姨”也行。静下来细想想,托班孩子来幼儿园,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没有安全感,“阿姨”是他们惟一的靠山,因为孩子们在家基本上习惯了“阿姨”的称呼,到了幼儿园,叫“阿姨”比叫“老师”还亲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阿姨”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文解说》中将“阿姨”注释为: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中注释为:庶母或母亲的姐妹;在八十年代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将。阿姨”注释为:鸨母或歌妓院的姐妹们;  相似文献   

3.
阿姨:“这是给你的奶油面包。”彼佳:“谢谢!阿姨。”阿姨:“真是好孩子!我就喜欢懂礼貌的小孩。”彼佳:“阿姨,如果我再说一声‘谢谢’,那就再给我苹果。”  相似文献   

4.
1、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尔雅:释亲》谓“妻之姊妹同出为姨”,《释名·释亲属》称“母之姊妹曰姨”。《辞海》、《辞源》亦均如此解释。《中文大辞典·阜部》认为“弟走从军阿姨死”之“阿姨”是“母之姊妹”。《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和《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第五册则注为“姐姐”。此两种解释似欠妥。《中文大辞典·女部》“姨”字第四义项“女子互呼之称”较为切合上述诗句中“阿姨”一词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必修本)所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其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在古今汉语中都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是对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人用“阿姨”来称呼保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诗中的“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阿姨”当指她的亲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  相似文献   

6.
练习“薄”     
<正>放学路上,小迷糊在小商店买练习簿。他掏出零用钱,礼貌地喊道:“阿姨,阿姨,我要买练习bo。”小迷糊喊了好几声,阿姨还是没理他。小迷糊不高兴了,大声喊道:“我买练习bo。”  相似文献   

7.
    
“咚咚咚”,不知是谁敲响了大门,我连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阿姨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请问,您是……”“噢,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姓韩。”“原来是韩阿姨呀,您请坐,妈妈,韩阿姨来了。”妈妈下楼后,便和韩阿姨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8.
家里来了一个阿姨,妈妈叫她小高。由由说:“妈妈,你肯定叫错了,阿姨这么矮,可你喊她小高。”阿姨笑着问由由:“长得矮就不能姓高么?”由由认真地点点头:“嗯。”很快,由由就被阿姨的提包吸引住了,那上面吊着一只闪闪发光的金属环!阿姨把包递给由由:“拿去玩吧。”由由开始捣弄这只环。玩着玩着,由由忽然微闭上眼,努力地嗅鼻子。阿姨很奇怪,问由由干什么。由由也不说,只管爬到沙发上去闻阿姨的头发,然后肯定地说:“你用的是柠檬香洗发水。”阿姨笑了:“没错。”由由受到了鼓舞,就挨着阿姨坐下,听阿姨和妈妈说话。听着听着,忽然阿姨咯咯地笑起…  相似文献   

9.
幽默     
道谢“王阿姨,谢谢你前天送给我生日礼物。”小珍对王阿姨说。“哎呀,那不算什么好东西啦”王阿姨客气地说。“是啊,我妈也是这么说的!”小玲说道,“不过,我妈让我还是向你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10.
哎,刚写完一篇(piān)日记,我也该放松一下了。突然,我听到电脑发出了QQ特有的“嘀嘀”声,妈妈打开一看,呀,原来是玉海石阿姨在线。她正在问候我们呢!妈妈先“打头阵”,跟她聊(liáo)了一会儿,可是我总在妈妈身边捣(dǎo)乱(luàn),一会儿发一个“魔法图片”,一会儿发几个“搞笑表情”。于是,玉海石阿姨就问起我的情况来了,哈哈,终于轮(lún)到我“出场”了!我接过妈妈的“接力棒”,就跟玉海石阿姨聊开啦!玉海石阿姨说她很喜欢我,我连忙说:“是呀!是呀!”一高兴就给她发了一堆(duī)好吃的东西,有蛋糕、果汁、可乐、西瓜、白酒……阿姨说:…  相似文献   

11.
老师叫小朋友们去访问风阿姨,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风阿姨无影无踪,叫我们怎么找得到呢?”老师说:“风阿姨每走一步都留下脚印,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工厂的烟囱拖着淡淡的轻烟,小朋友说:“这是风阿姨的长袖吧?”老师笑了:“对呀!”  相似文献   

12.
以点带面,彰显爱心。以“阿姨”为重点,带出“白发老爷爷”和“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全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主动关爱他人。“受伤”的“我”提醒对方“阿姨,你的胳膊流血了”——忘记自己。此文还需要升格;首段和末段是“套子”——大路笔墨,应该删除;“关爱”不应只停留在“问候”上,应补充超常举动。  相似文献   

13.
吹“牛”     
郭俊辰 《作文》2023,(37):11-12
<正>“我要吹‘牛’!阿姨,我要吹一头‘牛’!”我对吹麦芽糖画的阿姨说。“好,小朋友,你站到我前面来。”阿姨戴着白手套,右手拿着一根管子样的麦芽糖让我放进嘴里。我的嘴巴、舌头、牙齿仿佛都在说:“哎呀,有一点儿热。”“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小朋友。吹、吹、吹、吹……”听着阿姨的指令,我想象着嘴里有一根热吸管,鼓起腮帮开始吹。“呼、呼、呼、呼……”阿姨手里的麦芽糖竟然长出了一条长长的“牛”腿。  相似文献   

14.
职高《语文》第二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2年6月版)选入了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该诗有“弟走从军阿姨死”句,教材上对“阿姨”一词的注释是:“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对此种注解,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是这“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是男是女不确定。如果是女头目,叫一声“阿姨”,尚不觉别扭。如果是一男头目,也叫他“阿姨”,就别扭了。  相似文献   

15.
全家都6岁     
一个男孩很惹人疼爱,大人见了他都喜欢与他聊上几句。一天,一个阿姨与他聊了起来。阿姨:“告诉阿姨你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你妈妈呢?”孩子:“6岁。”阿姨不禁笑了,接着问:“那么,你爸爸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说:“你又在‘逗你玩’吧?”孩子:“我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学坏死了,给我取了外号叫“林阿姨”。我才不想要这个外号,我有这么老吗?可是同学们成天在学校里“林阿姨”“林阿姨”地叫,有些清洁工阿姨还以为学校又请了个工人,还拉住我的同学问“林阿姨”是哪个。我这个脸丢得……唉!就说今天吧,我看见值日生扫地不干净,就拿了扫帚,认真地再扫一遍。同学们看见我就说:“林阿姨,在扫地呀?那么认真。”我火冒三丈:“喂!怎么说我也是个班长啊,你怎么这样讽刺我啊?”“别误会呀,我们是夸奖你呢,怎么能说是讽刺?”真是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还有一次,看见清洁工阿姨忙得不得了,我就去帮她。谁她说:“…  相似文献   

17.
    
“咚咚咚”,不知是谁敲响了大门,我连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阿姨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请问,您是……”“噢,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姓韩。”“原来是韩阿姨呀,您请坐。妈妈,韩阿姨来了。”妈妈下楼后,便和韩阿姨拉起了家常。没办法,我也只好和小男孩聊了起来:“你叫什  相似文献   

18.
打包小达人     
<正>小记者陈奕诚也加入了“打工”行列,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成就感一样满满!我的阿姨经营着一家淘宝店,这段时间,阿姨忙得不可开交。正好我放假了,就去给阿姨“打工”。“咝咝咝……咝咝咝……”这是我们打包区的独有乐曲。其实,打包的过程很简单:先把拣好的货全部装进合适的袋子里,封好袋口;再用胶带在袋子上绕几圈,确保包装严实;最后在袋子正中心贴上快递单。  相似文献   

19.
五年级刚开学的第一个周末,我和伙伴踢球,没想到把隔壁王阿姨家的玻璃踢碎了。我们都非常害怕,躲在墙角,一边听王阿姨家的动静,一边商量应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我们听见了王阿姨家里扫玻璃碴儿的声音。我赶紧对伙伴说:“我们得去向王阿姨道歉!”我们怀着内疚的心情敲开了王阿姨的家门。王阿姨见是我来了,就笑着说:“是你呀,找阿姨有什么事吗?”“刚才我们踢球时,不小心把您家的玻璃踢碎了,我们是来向您道歉的……”还没等我说完,王阿姨就将我拉进了屋:“那,这个足球是你的,对吧?”我惭愧地点了点头。本来我以为王阿姨会狠狠地批评我一顿。…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六册自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里的“弟”“阿姨”,教材未加注释。《读写月报》1999年第8期刊发的《“阿姨”谓谁》(以下简称《阿》),对“弟”“阿姨”二词进行了大胆补释。作者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笔者甚为敬佩,但对《阿》文将“弟”“阿姨”分别释为“弟弟”“母亲”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