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99年6月25日,故宫筒子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筒子河治理是当年北京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历时一年。经过清淤后的筒子河水深达2米。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外开凿了护城河,当时外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保卫城垣的作用。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内形成了内筒子河,除了防卫之外,还有防火和为故宫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相似文献   

2.
都城选址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的首要工作.所谓选址,就是勘查地形,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建造都城的场地.始建于明代的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内城中心区域,由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紫禁城拥有房屋九千余间,为皇帝执政、生活于一体的场所.其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装饰华丽,等级森严,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经典.现存部分紫禁城建筑设计图档[1]可反映紫禁城建筑布局的合理及造型的雄伟.那么,在南京称帝的朱棣为什么要选址北京来肇建紫禁城呢?  相似文献   

3.
《津图学刊》2004,(5):51-51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四面围有高10m的城墙,城外有宽52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1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  相似文献   

4.
前言:紫禁城是中国形象的一张王牌名片。紫禁城文化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递至明清时期最高体现。所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紫禁城文化是一位从事对外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笔者就曾策划、编辑了一些反映紫禁城文化的图书:策划24开《故宫》、编辑《看不见的故宫》、绘画本《魂游故宫》、多种外文版《帝后生活》、导游性很强的《京城皇迹》、专题图书《清宫钟表集粹》、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集《发现紫禁城》和刚刚面市的《叹哉!紫禁城》。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12,(10):2
正明代初,朱棣迁都北京,废元大都重建紫禁城。紫禁城内有一条蜿蜒曲折自西北向东南长达2000多米的金水河,河水不仅增添了宫廷建筑的美感,还是城内给水和排水的河道。紫禁城城内的桥也都横跨于金水河之上。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13,(7):2
东城区是北京城中心的行政区,区域内的河流主要有紫禁城内的金水河和过去的一条御河(玉河)。御河从万宁桥东起,先往东南流,再折向南,走皇城的东城墙内,出崇文门以西的城墙汇入南护城河。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和研究人员撰写的清代历史故事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事清王朝中央与皇家档案保管与提供利用的国家档案馆,位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内。如果你到北京  相似文献   

8.
紫禁城内的冷宫不固定 <礼记>载,周朝"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但失宠的女子很多,故有"宫中多怨女"一说.  相似文献   

9.
广播影视     
《传媒》2013,(2):7
故宫博物院将打造大型文化演出《紫禁城》1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举行签约仪式,三方将联手打造大型文化主题演出《紫禁城》。歌华文化集团负责人透露,目前《紫禁城》的剧本创制、剧目概念设计等已基本完成。该剧将以明朝皇帝朱棣定都  相似文献   

10.
正大高玄殿位于北京故宫外的西北角景山西街的南口西侧,迄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本讲就围绕这座明清皇家御用道观,讲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过的那些事儿……嘉靖皇帝修建大高玄殿缘起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时,在皇宫内已建了两座道家宫殿,一座是玄穹宝殿(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东),一座是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明朝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经常在殿中举办各种祭祀、道场。  相似文献   

11.
程方毅 《历史档案》2023,(3):112-121
在中山大学新入藏的美国梅尔家族捐赠的档案与实物资料中,有1922-1930年间庄士敦致伊萨贝尔·盈格兰的128封信件。伊萨贝尔作为婉容的英文教习,与同为溥仪教习的庄士敦成为同事,因此二人有诸多交往。这批信件档案涉及包括庄士敦与溥仪的关系波动、养性斋的赐予、庄士敦对颐和园的管理、庄士敦邀请泰戈尔访问紫禁城、紫禁城内的西式生活等问题,为学界了解庄士敦和溥仪小朝廷提供了更为丰富与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故宫门额与楹联带"和"字,是一大特色.进入紫禁城,跨过内金水河玉带桥,就是太和门."太和"指阴阳会合,<后汉书>载:"殆非逢迎太和,(稗)助万福也."  相似文献   

13.
杰夫  小井 《湖北档案》2003,(3):46-47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24个皇帝在此指点江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点,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 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  相似文献   

14.
紫禁城曾遭受大的火灾20余次,几乎每40年一次。失火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恐惧皇宫火灾的发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火设置与措施。紫禁城的建筑设计师出于防火考  相似文献   

15.
高大的宫墙和皇家园林,正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相遇时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并在紫禁城阅兵。,很多悲惨的景象都发生在宫墙之内。从宫墙之内,西方人  相似文献   

16.
六百年间,宏伟壮丽的紫禁城不仅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馆联合制作的十二集纪录片《紫禁城》在多个平台播出,该纪录片具有不同的创作逻辑和视觉呈现,不仅再现了一段历史,更重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质,是主流媒体彰显时代担当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以《紫禁城》为例,探析新时代下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传统文化表达的价值呈现和创作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在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保留着皇帝尊号,依然在紫禁城内维持着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从那之后,溥仪进入日本大使馆,投靠日本人,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先后从天津到营口,后来又辗转从旅顺来到长春。溥仪本人日夜梦想着要复辟帝制,清室旧臣们也盼望着有这一天,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骨干分子有郑孝胥、郑垂、罗振玉、罗福葆,以及清室近亲熙洽,蒙古的王爷等一批人都热衷于复辟清朝帝制。此外,还  相似文献   

18.
党洁 《北京档案》2012,(9):50-51
风水、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运用城市和建筑物的营建。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的宫城,历经491年24位皇帝。作为明清时期古代宫城和古建的杰出代表,风水、阴阳、五行在紫禁城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04,(12):44-46
其实,紫禁城内有关宗教的建筑是很多的.例如,御花园内有钦安殿,供奉有火神爷,是皇家祭祀火神之所.东华门文华殿内,供奉有先师孔子神像,是皇家祭祀孔圣人之所.西部有再华阁,三层楼阁都供佛,梵宗三界,天神通力.中正殿、寿安宫、英华殿也都设有佛堂.  相似文献   

20.
大约是光、宣年间一个隆冬的清晨,四周仍是一片漆黑,年幼的齐如山随父“早朝”,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到门洞内,却发现十几个把门的兵丁因为怕冷,躺在铺在地上的被窝里,根本就不起来盘查!皇家宫门,卫兵竟如此站岗,军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