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些日,我无论是随堂听语文课,还是外出听语文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的感觉。总觉得学生没有潜心地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问题。偶发奇想,如果哪位老师敢于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对话那该多棒!可反过来想,那样的话,也许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联想到我们教师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画画、批批注注。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文字信息、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大有用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还特别指出了不同年段对默读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近来听语文课时,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的感觉,总觉得学生没有潜心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偶发其想,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课文十分钟,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相似文献   

3.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和能力,就必须善于指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得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在通读阶段,要求学生按“五步阅读法”来读懂一篇文章。第一步: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第二步:认读,即出声读。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边查边看资料,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新词。第三步:细读。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句逐段认真默读,边读边想,弄清文章依次所写的内容,搞清文章的脉络,找出重点章节,分段并概括段意。第四步:精读…  相似文献   

4.
万淑琴 《宁夏教育》2003,(12):34-34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银川市小学语文“走进新课程”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支老师设问之巧妙、引导之自然、拓展之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涌动的生命活力让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一、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独特的感受开课后,支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读课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竟宣布:“这节课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不想被我问住,教你一个办法:读书,边读边想我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在好奇中有的认真读课文,有的议论纷纷,有…  相似文献   

5.
留心观察各级语文优质课、观摩课,不难发现,一些老师为了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因而只喜欢采用各种朗读形式来调动情绪、烘托气氛,营造“读书氛围”,极少安排默读训练。这说明,他们的心里只装着听课教师而没有学生。因为默读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不出声,这一点对一节课,特别是面对专家、评委,还有很多听课老师的场面来说,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冷场”,出不了“效果”。因此,现在的竞赛课、观摩课,甚至一些名师课,都极少有默读训练,如果有哪位教师敢于安排五六分钟默读课文,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相似文献   

6.
一、勾划法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划,划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要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二、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读书时就不会泛泛而读,而是边读边思考问题。例如读《西门豹》一课时,我出示两问:①西门豹向老大  相似文献   

7.
《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课文”,三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四年级要求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到五年级则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对《大纲》中的这些要求贯彻得怎样呢?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看,总的说完成的不好:学生默读能力不高,默读习惯没有养成。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默读的训练和培养抓得不经常。其表现是:没按《大纲》中各年级对默读的要求进行训练;不教给默读方法,不提出默读要求,有的不进行严格训练;课堂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而朗读是阅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语文教师虽然重视阅读,可是却被其中的默读、速读、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等形式弄得眼花缭乱,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朗读。朗读是语言表达的延伸,它能够让学生通过声音去感受课文,去理解课文,并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增加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教师如果教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将文字化为心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有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在脑海中将文字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本课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边读边在脑中“画画”,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相似文献   

10.
尤溧敏 《教学随笔》2007,(11):16-16
执教《孔子游春》时,我说,今天,让我们随同孔子一道去春光明媚、风景怡人的泗水河畔感受那独特的风光吧!接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提出的挑战;还安排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潜心读书,认真思考,动笔批注;最后请同学们自由交流阅读感受。研读文本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默读与思考同步 ,感知语言内涵“大纲”要求重视默读 ,从二年级开始要学会默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 ,默读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还要学会边默读边思考。我们知道 ,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 ,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 ,有的是枝节的 ,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 ,进行有效地取舍 ,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如教学《不懂就要问》一文时 ,教师可开门见山 ,据题提问 :课文讲谁不懂 ?不懂什么 ?要问谁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 ,借助拼音默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划划圈圈 ,边读边想 ,初步感知了课文 ,…  相似文献   

12.
评析:教者力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用心去读书思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课文多元理解,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潜移默化地拓展延伸,让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文中寓道、道中显文的语文教学思想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3.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是课堂读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思默想,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课改以来,有的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朗读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殊不知,没有了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14.
现象一:断章取义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课文边思考,在自己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内容旁边批注感受。接着,学生自主读书、思考、批注。让教师没有想到的是,有学生在“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旁边批注道:乱砍滥伐的行为真要不得。  相似文献   

15.
默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默读训练的最终目的立一。默读训练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初学默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出声音,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并逐步提高默读速度。默读训练可以贯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分析课文前的默读:要求学生通过默读,初步读懂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默读之前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7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上课伊始,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字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之后,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解决重点字词问题。师:刚才,同学们已读了两遍课文,有关重点字词问题已经解决,我想大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再把课文默读...  相似文献   

17.
李显亮 《湖南教育》2004,(21):34-34
分组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由各组推举出“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布置预习课前布置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划记出生字词,然后查阅词典,准确掌握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导入打开课件,展示芦花荡诗情画意的景象,显示课题。阅读课文请学生认真阅读(可朗读,也可默读)一遍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该过程是课堂主体,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小组讨论①每个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任选角度,将本人对语句或篇章的理解或疑惑都说出来,交…  相似文献   

18.
陈秀芳 《广东教育》2003,(11):28-28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充分自读,加强自主实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1.通读,整体感知。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提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那里的村民不会捕杀鸟儿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就有了大致的了解。2.精读,品味赏析。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概要之后,就要…  相似文献   

19.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是课堂读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思默想,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课改以来,有的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朗读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殊不知,没有了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  相似文献   

20.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