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应当把教学当作自己的生活,这是当前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主要的存在空间,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社会交往对象,因此,教学虽然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但学生在上学阶段主要过的是教学生活。所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一直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就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认为高中政治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这样在课堂上就经常出现了学生无心听讲,昏昏欲睡的情况,致使教学效率低甚至有时候没有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追根究底,无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重视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郝久红 《教育》2014,(7):68-68
新课程倡导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生活空间里健康成长。 点缀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创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室的布置一定要彰显“生活味”,以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一切新知的源泉,我们的认知起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应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优化物理教学,丰富学生的物理感知,更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每个人通过科技改变生活。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体验到科技的无穷力量,从而热爱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尽力展现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从而更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合理的学习场景中。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及美术技能将生活美化,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领悟美术的魅力和价值。为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有必要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教学当中,使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同时通过让学生体会美术的美好而更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爱玩爱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作文教学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实现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一.作文生活化概述所谓的作文生活化主要就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作文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将枯燥难懂的教学语言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  相似文献   

10.
胡敏 《考试周刊》2023,(13):106-110
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校在新课标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方面的能力上,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需要学生处于真实情境下,所以情境创设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但在运用中还是会存在问题,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生活脱节,让学生无法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如果教师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通过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文章主要围绕初中物理,分析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大部分可以通过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学生学习物理时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把学习物理知识当成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 境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提高人们对物理的重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哲学智慧是思想的浓缩和升华。不少学生缺少对哲学智慧的感受,认为哲学智慧对自己的心智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宏大的哲学教材话语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的智慧孱弱难以触及学生灵魂,量化考评体系将“育分”凌驾于育人之上。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身学识,同时注重将哲学知识教学向学生生活方式转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炼,变结果教学为体验与探究过程的致知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生命赖以生存的特殊世界。而校本教研是教师基于学生成长的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生活细节的改善联结起来。只有让校本教研真实的融入教育生活,才能让“校本教研”与“有效”同行。才能使教师感受到从事研究活动的幸福,把研究当做休闲的生活和爱好。才会把教育工作当做自由创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只要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课堂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努力寻找生活中与思想品德课堂相关的内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学生活及追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是一种精神生活,通过这种精神生活引领学生的发展。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发展及自身的人生幸福。当下的教师教学并非是自主、自由的创造,而是受到种种规约;是教学支配着教师,而不是教师支配教学。教师的生活更少的是人性的表达,更多的是技术、制度和规则的表现。为了获得教学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教师要从生活的意义上理解教学的目的,反思教学生活的状况并进行自我拯救,从而创造可能的生活。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组织、独处和休闲的时间,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不仅仅需要制度的安排,更需要教师的奋争和教师自身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许娜 《文教资料》2007,(27):85-86
教学回归生活是新世纪教学论发展的趋势之一,它是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从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生活是教学的本源,教学回归生活是教学与生活本然关系的体现和必然要求。教学回归生活要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加强教学、教师和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对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观念和习惯,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教材内容呈现的主要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那么教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下面试从四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般的反映,同时又直接应用于现实世界。本文主要谈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择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的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发现、探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社会教育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学生接触到的课外书和资料也越来越多,所学习的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网络和课外书。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将文章中重点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还重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对于提高作文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