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竹枝词”又叫“竹枝”,是乐府《近代曲》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咏风土、纪时事。本来是流传在巴渝(今四川乐部)一带的民歌。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事败贬朗州司马,行经湘川之间,听到“里中儿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以为这些“下里巴人”式的民歌俗曲“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于是模拟其调改作新词,歌唱三峡风光和长江两岸男女青年的爱情。如刘著九首《竹枝词》中有一首就写道:  相似文献   

2.
《新读写》2010,(10):17-17
褊,音bian,本义为“衣服狭小”,引申为狭小、狭隘。“心胸褊狭”,意思是心胸、见闻、气量狭隘,也指性情急躁。“心胸褊狭”也作“褊心”。例如《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  相似文献   

3.
寒山寺之诗     
说起寒山寺的诗,当然首推张继的《风桥夜泊》了: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传普天”的名诗,千百年来经得起咀嚼寻味,每当我吟读这首诗时,心仿佛被一股“愁”情所萦绕,这个“愁”字就是全诗感情的凝聚。诗描绘的事物的色彩和音响,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境的。在这里.孤舟夜泊的情绪和秋月霜天的夜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1995年第5期发表了卫寅先生《“钟名”何必非“夜泊”》一文,文章认为《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一句中的“夜”字下得失当。理由主要是:苏氏父子“夜泊绝壁之下”乃因时间所限,不可能从容访察,而考察石钟山得名真相,“日泊”更为安全,“何必强求他人‘夜泊’冒险”呢!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骨力豪劲”——是五代诗歌诗评家对刘禹锡诗歌创作艺术个性的总的概括,但是“骨力豪劲”有点偏重于刘禹锡诗歌艺术的内在性,而个性的强烈张扬也是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鲜明特征,因此,“骨力豪劲”,再加上“意气飞扬”,才是刘禹锡诗歌创作艺术个性完整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杰作,脍炙人口。很多同学在小学就会背诵这首诗,但是你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来龙去脉吗?不妨耐下心来,花一点儿时间,听听侯老师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唐朝年间,刘禹锡因为搞革新得罪了朝廷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和县)通判。按规定,他可以在衙门内居住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到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接着,知县又让他由南门搬到北门,房子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北房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柳树。刘禹锡面对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在秦代称历阳)知县见刘禹锡仍不以为然,便又叫他住进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  相似文献   

8.
一、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9.
“为了订正旧史书中对刘禹锡父系的某些错误记载”,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年谱》等专著、论文中,作了详细考证,对刘禹锡的母系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有确切的论证,也有考证失实者.颇有重新研究之必要。一卞先生在《刘禹锡年谱》及《年谱》(增订本)中说:刘禹锡“无兄弟”。但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后二首》诗,卞先生说,“这是从兄”。读者很难理解:“家兄”何以”是从兄“? 卞先生言之有据。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同生无手足之助”。《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上门下武相公启》:“一身主祀”。这些材料是否可以断定刘禹锡“无兄弟?”不可以。 1.“同生无手足之助”,是说同生兄弟中,无身居高位者,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贬,要求内移,无能为助。“手足”是修饰语(附加成  相似文献   

10.
刘梦初先生的《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一书从13个专题入手,对刘禹锡朗州十年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缕析,尤其是“刘禹锡贬谪朗州的背景与经过”、“刘禹锡在朗州的谪居生活”、“刘禹锡朗州诗文的地方渊源与影响”数章,最见作者功力。该书的特点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资料翔实,三是语言纯正。  相似文献   

11.
潇湘,原是湘江的别称,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罗含《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是纳潇湘之名矣。”  相似文献   

12.
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  相似文献   

13.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远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和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和沙地。③“旧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太液”、“未央”是互文,即太液、未央的芙…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著名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长期以来,从教材、选本到工具书,“刘禹锡”的“锡”,都一律被注音为“xī”。其实“锡”为通假字,通“赐”,是“赐予”的意思。《尔雅·释诂》:“锡,赐也。”南开大学徐朝华教授注曰:“锡(cì),通‘赐’。”可见“禹锡”就是“禹赐”。据说,刘禹锡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禹王,后生下刘禹锡。父母认为:新生儿是“禹”王所“锡(赐)”,又是其母“梦”中所“得”,故为之取名禹锡(赐)”而表字为“梦得”。此名与《尚书·…  相似文献   

15.
《学苑教育》2012,(23):96-96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播州刺史。柳宗元听到刘禹锡被贬播州,凄然泪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刘禹锡,他说: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梦得还有白发老母相随,“吾不忍梦得之穷”,于是“请于朝”,愿将自己所去的较近的柳州与刘禹锡交换,“虽重得罪,死不恨。”刘禹锡随后改任连州刺史。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11,(5):39-39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著名诗人,“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名旬,就出自他的笔下。长期以来,从教材、选本到工具书,“刘禹锡”的“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连续出了好几本书 ,可以说是比较著名的思想文化方面批评家丁东 ,不知是怎么回事 ,在只有 10万多点字的小册子《精神的漫流》中 ,粗略地统计 ,出现语文常识性的错误就有十多处 ,与他的大手笔批评家身份太不相符合。仅举几例 :一、“真是饿得前心贴后心” ,人只有一个心 ,怎么能出现前后两个心呢 ?一般的说法是“前心贴后背”。二、“过去读陶渊明的《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这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也是中学语文中传统教材 ,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怎么会“张冠”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头上去呢 ?三、“这个群体中很可能还…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文学家,刘禹锡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诗作,赢得了“诗豪”的美誉;写下数百篇文章,柳宗元评其为“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也”。然而,刘禹锡却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刘禹锡也不例外。他青年登科,一生致力于革新事业,但政治厄运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相似文献   

19.
《枫桥夜泊》一文,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被大家所传诵。在理解这首诗时,很多老师存在分歧,笔者也想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枫桥夜泊的时间有的老师认为《枫桥夜泊》描绘的季节是深秋,有的以为是初冬,还有的以为是隆冬时节,我是比较赞成第一种看法的。诗人张继,天宝末年,他流寓江南,路过苏州,泊船枫桥,在这里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月亮西斜,冉冉落下;栖鸦啼鸣,哑哑作声;秋霜满天,迷迷蒙蒙,悄然浸身。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秋旅晓天的情景。“月落乌啼霜满天”短短七个字,诗人把他在长夜失眠后,天将…  相似文献   

20.
拙作《刘禹锡年谱》、《关于刘禹锡的氏族籍贯问题》等文中提出刘的籍贯是洛阳,出生并生长于苏州嘉兴县(今属浙江)的论点。1962年,刘大杰、钱仲联两位教授在为重印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所写的前言中说:“(注释方面)有的是因袭旧说之误,未能进一步核实.例如刘禹锡的籍贯,因袭《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彭城,……不及今人卞孝萱考定为洛阳人而出生于嘉禾之为有据。”二十年后,《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刘禹锡生地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却认为拙作“没有可信的证据”,“不是一种科学的论证态度”。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有答辩之必要。刘禹锡生于徐州甬桥说,能成立吗? 《考辨》没有提出刘禹锡出生地点的新资料,而是曲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中所记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