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夏季的一天,在黎巴嫩的某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说,他们将杀害被他们劫持的美国人质。美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等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记者们急于了解美国官方将做何种反应,他们围住一位白宫顾问发问道:“布什总统此刻在干什么?”“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收看CNN,”这位顾问说,“CNN正在播出采访中东问题专家的专题节目,或许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将被总统采纳。”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苏联方面的第一个反应是在半夜将CNN驻莫斯科的记者请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一位苏联新闻官员对着CNN的镜头宣读了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声明。几个小时以后,美国驻苏大使才接到苏  相似文献   

2.
跳来跳去的传媒人给媒体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赵金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培宇:济南某报记者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3.
赵金 《青年记者》2003,(1):53-55
主持:赵金 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 培宇:济南某报记者 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4.
8月28日凌晨2时左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滴铃铃,滴铃铃……”一阵阵清脆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半夜三更,准又是那讨厌的电话串线了?!”过去,我常在夜间接到这类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我睡意正浓,懒洋洋地拿起床头的电话机。“喂!不好了!又发生兵变了!”对方是个熟悉的声音,此刻他讲话的声调显得紧张不安:“反政府军人正在攻打总统府和政府四号电视台!”说完,他把电话挂了。自1985年9月报社派我到马尼拉任职以来,我亲  相似文献   

5.
当今天的中国诸多商家津津乐道于其产品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时,当无数的消费者依然崇尚与信赖这些国外获奖产品的百年荣耀时,你是否想到,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与他开创性的非凡努力与贡献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了他,可能就没有中国在巴拿马博览会上的一鸣惊人,更何谈一举夺得1200余枚奖牌的中国民族产业的群体荣耀和美名!这个了不起的人就是陈琪!他是当年中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的倡导者、组织者、总策划和总指挥.是中国在巴拿马博览会上首战告捷、旗开得胜的大功臣!  相似文献   

6.
美国一直夸耀它是世界上最尊重“新闻自由”的国家。某些美式“新闻自由”的崇拜者经常引用美国国会179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作为证明。这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律。这些年,有些人也一再嚷嚷,我国要学习美式“新闻自由”。何为美式“新闻自由”?1989年发生的两个典型事例对此作了绝妙的注释。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出动两万军队和大量的飞机、坦克入侵巴拿马,占领了巴拿马总统府,炸平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打死打伤巴拿马军人和平民。在这个时刻,记者们从美国占领军那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新闻自由”呢?埃菲社12月20日报道说:“美国人不让红十字会的救护车靠近,甚至开枪阻止其通过。在美军把守的一个路口,几名记者,其中包括一名美国记者,双手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正>不便直说一办事员叫住老板,不安地说:"董事长,我猜有您的电话。"猜想?我的就是我的,还猜想什么!"办事员更加窘迫,结结巴巴地说:"来电话的人说,让那个老……老混蛋听电话……"  相似文献   

9.
我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通讯,获得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时候,正值我结束任期、离巴拿马回国。当时我惊疑参半,许久不敢相信一篇匆匆写来的小稿怎能受此殊荣。回国后,许多同志向我祝贺,要我谈心得,谈经验,《新闻知识》等不少刊物也约我写稿谈体会,我更感到不知所措。后来我结合自己采写这篇通讯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了李瑞环同志在评奖会上作的关于新闻要真、要新、要活、要短、使人感到亲切、轻松、喜闻乐见的讲话,才逐步意识到一篇现场短新闻受到这般重视,确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因果关系。细细回顾起来,自有不少感想。我到新华社驻巴拿马分社担任首席记者近四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巴拿马严重政治危机和巴美剧烈矛盾冲突中度过的。我对美国恃强凌弱、干涉巴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满怀激愤,通过报道作了及时的揭露。对美国可能武装入侵也有所预测,早作准备,广泛积累了材料。这样,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我基本上有备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新闻人懂得,受众也知道。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追求真实性新闻,越不能忽略对提供新闻来源主体权益应有的尊重和维护,更不能造成伤害。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应当足够重视的问题:当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来源的保护发生冲突时,作为媒体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新闻的真实性应适当地让路于新闻来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2.
海上奇观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有机会访问了巴拿马的两个群岛:桑布拉斯群岛和珍珠群岛。这是散布在巴拿马北面大西洋上和南面太平洋上隔陆相望的两个群岛。由于海坡平缓,轮渡难通,在热心的主人的安排下,巴拿马一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特为我们此行开出了他的小型专机并陪同访问。不到十五分钟,飞机就穿过群峰起伏、满山葱郁的巴拿马地峡,进入碧波浩渺的大西洋。董事长先生一面协助驾驶员掌握飞机航向,一面遥指前方说,这就是桑布拉斯群岛!顺着他指点的方向望去,只  相似文献   

13.
戴宣长 《新闻窗》2005,(5):17-17
去年9月,我正在江西老家,接到金风同志的女婿彭德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金风同志辞世了!我当时心中非常难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为失去一位这样好的关心支持党的新闻工作的老领导而感到深深的痛惜。  相似文献   

14.
当馆里领导在电话里告诉我,要举办庄馆长的追思会,在会上希望我讲话,我当即答应.为此而感到荣幸!感到光荣!庄馆长作出的贡献很大,在中国图书馆界的地位很高,受到普遍尊重.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我尊敬他!钦佩他! 庄先生任馆长之前,任过我们馆的副馆长、北大图书馆学系的主任,已经是中国高校图书馆界的领导人了——他当时正任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位女粉丝曾打电话到马英九家,催马英九赶快离婚。马英九更换了电话号码,她又把电话打到竞选总部,并威胁马的助手说:“如果你再不让马英九接我的电话,等我跟他结婚后,第一个开除你!”  相似文献   

16.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除报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件之外,新闻撰稿人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可能不用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很难离开新闻来源的帮助。正如西方记者所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超出他的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何单位)提供的,进而判断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程度,并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凌晨4时许,我卧室内的电话铃突然响了。那边传来了沙哑了的女声,是西安师母打来的电话。 “惠文,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何老师于昨天晚上去世了!”师母刘蓉大夫已是泣不成声。 我当然是难以置信!这电话里传来的声音,真是晴天霹雷。炸开在我的耳际!何微先生——我的研究生导师昨晚辞世了。我一时语塞,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喂,你好!”“太感谢了,我真是遇到了好人……”电话里传来的是远在山东黄县(现为龙口市)逄大爷激动而质朴的声音。 怎么回事?一位外地老人是什么原因诚恳地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相似文献   

19.
大量传销者在看了本报报道后迷途知返,含泪离开了那个"害人王国"。就在第一篇报道见报后,那些惶惶不安作鸟兽散的传销组织头目则纷纷给我打来威胁电话:"我们会拿20万取你人头的!你等着吧!"其实,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相信邪恶只是纸老虎,而我又是为正义而战!  相似文献   

20.
康鹏 《青年记者》2007,(19):37-38
一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都多亏了你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