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上海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降下帷幕,录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曾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似乎已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对"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的质疑,本研究在协作计划对高考录取率作用机理探析基础上,运用均值、变异系数、组间方差贡献度和面板数据模型,将各省分为协作计划输入省、输出省和未参与省三组,实证研究了协作计划对高考录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输入省高考录取率提高幅度最大,但与其他组仍存在差距;输出省高考录取率高于其他组的,并未出现学生家长担心的下降局面;协作计划的实施,使输入省和输出省高考录取率均提高,输入省提高幅度更大,协作计划取得成效。改善当地高等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会提高高考录取率,但教育投入对各组作用强度有差异,为更有效提高输入省高考录取率,除协作计划外,还需对输入省采取倾斜的教育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3.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河里 ,一所学校要“长风破浪”前进 ,靠什么?上海申伦中等技术学校认为 :必须要把办学特色作为“云帆”。学校近年来有这样一组数字 :1999年毕业生中参加“三校生”高考录取率75 % ,名列全市中技校第一 ,超过全日制高中平均高考录取率 ;2000年毕业生中参加“三校生”高考录取率78 % ;就业推荐率100 % ,就业率98 % ;招收新生人数名列上海轻工同类学校之首 ;连续多年评为上海市长宁区青保先进单位。上海申伦中等技术学校 ,曾经是上海造纸、包装装潢、家用缝纫机行业…  相似文献   

4.
《成才之路》2010,(4):I0013-I0013
继2008年、2009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走低之后,今年上海的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低。据报名统计结果显示,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为6.7万人,比去年减少近1.6万人。但来自各高校的消息称,录取率不会出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31个省份2014-2019年“双一流”高校录取面板数据,参照基尼系数表达式,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指数模型,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省际间高等学校入学机会的公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2014年浙江、上海首批试点新高考改革以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在各省录取率虽然保持了普遍增长,但各省份高等教育入学率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并没有呈现出相应比例的普遍增加。在试点初期,新高考改革对促进省际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作用有限,尚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效果。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亟待进一步改进高校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切实缩小“双一流”高校录取率省际差距。  相似文献   

6.
刘典 《中学生百科》2012,(27):39-40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由此可见"高考移民"的确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仔细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参与"高考移民"的,有我们认识的"熟人"呢!在古代的高考移民中,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读《自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自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  相似文献   

7.
[引言]何谓“高考移民”?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出于高考的需要而迁移户籍的人员。他们将户籍从录取分数线较高、录取率较低的省份迁往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省市。高考移民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递增趋势,一发不可收拾。其流向,一是大量流向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内蒙古、山西、海南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一是少量流向北京、上海等录取率较高的教育发达地区。高考移民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非政策性移民,通过民间中介(俗称“蛇头”),投亲靠友、拉关系走后门等手段,设立假户口或空挂户,二是政策性移民,也叫投资移民,即各地政府部门为…  相似文献   

8.
说到底,开放异地高考可能引来的人口涌入、高考移民问题,根源都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高考录取率差异巨大。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公布。在9月5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声音,"上海方案设置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人口过快增长与城市承载力的矛盾,防止上海人口过快增长且使得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保持平衡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上海对全国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因此既要符合上海人民的利益,也要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所谓‘户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否改善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后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虽提高了输入省份的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但输入省份、输出省份和未参与省份组间、组内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差异;优质高校具有本地化招生倾向和文化溢出效应;相比直接教育投入,其他非直接投入在省际高考录取竞争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本研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异地高考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根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底,开放异地高考可能引来的人口涌入、高考移民问题,根源都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高考录取率差异巨大。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公布。在9月5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声音,"上海方案设置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人口过快增长与城市承载力的矛盾,防止上海人口过快增长且使得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保持平衡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上海对全国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因此既要符合上海人民的利益,也要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所谓‘户籍  相似文献   

11.
"高考移民"是指考生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利用各地高考分数线和录取率的差别而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式,到教育欠发达地区或教育发达地区应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中毕业生数和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是影响高考录取率的2个重要因素。分析福建省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毕业率和升学率以及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用时间序列方法分别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而预测高中毕业生人数和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推测出高考录取率的短期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4—2015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可能逼近100%。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     
《考试》2007,(4)
北京教委官员谈高考北京今年高招录取率超70%新京报消息,北京市2007年的高考录取率应在70%以上。针对部分涉及香港高校报考事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考科目和内容的设置,被认为是导致近年来高考录取中"男少女多"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2005、2008、2011和2014年全国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对在校高中生进行实测,取得了各年份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量,进而考察了各份试卷性差分辨力的稳定性,以及女生上线比例与参试者性别比和录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近些年高考试卷的性差分辨力不太稳定;(2)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但总体差距不大;(3)参试者性别比和录取率等因素的变化,是导致高考录取性别比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据悉,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通过高考录取新生约600万人,录取率为57%,高招工作呈现出四大亮点。2008年,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推广到更多省市。湖南、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安徽等省市实行平行志愿改革,北京市首次试行部分平行志愿,内蒙古自治区实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教育科学论坛》2012,(8):79-79
2012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中国高考已连续多年报名人数减少,平均录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安徽教育》2011,(9):28
本刊讯日前,我省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高考录取率首次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省内外高校共在我省录取考生41.4万名,高考录取率达76.7%,双创历史新高,录取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2.3%的4.4个百分点。我省是高考生源大省。据悉,因复读生减少,今年我省高考考生总数虽比去年有所下降,仍达54万人,占全国考生数  相似文献   

18.
雷振海 《教师》2013,(22):1-1
暑期到了,比天气更炎热、焦灼的是人心。随着中、高考的结束,考试分数的公布,各种"考后焦虑症"纷纷涌现,不少学生出现了紧张、失眠,甚至抑郁、自闭等情况。其实,这种焦虑不是中、高考后才有的,早在准备考试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在一些家  相似文献   

19.
早在 1999 年,国家就启动了"春季高考"的改革试点.可以说,历经十余载"摸着石头过河"的春考,已然走过了一段不寻常之路. 十年求索:春考之兴与衰 高考多次化改革是应高考低录取率造成的沉重压力而生的.  相似文献   

20.
徐曼曼 《教育》2012,(17):29
重庆市12个贫困县的学生高考一本录取率只有5.7%,而全国平均录取率是8.5%,也就是说,重庆市贫困县的学生绝大部分与211和985大学无缘。但是,从今年开始,情况会有所变化,404名来自该市贫困县的考生可能会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今年4月,国家教育部等5部委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