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从理论层面、文本呈现、文本表述三个方面,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完善《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足之处,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语文教学过程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考虑,我认为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大容量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久,又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三个文件的颁布,为广大语文教师积极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正按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的改革。高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必须面向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吸收中学教改的新理念、精神和经验,对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这一改革还需得到其它课程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新的发展,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新颁实验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观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等方面,存在值得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合理理解,有助于“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通过师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生长;通过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笼罩在“功利、应试”的阴影中,使语文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功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育由科学世界逐步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相似文献   

11.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17.《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的策略?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18.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明 《吉林教育》2004,(11):13-14
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和2003年1月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两部语文课程标准,揭开了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序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检查和评价教材编写质量和评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依托文本,聚焦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6.
正一、潜心会文本,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应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对文本加以研读,用心阅读、潜心领悟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教材正确地、多元地、超越性地解读,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针对文本单元目标、课文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笔者在《教学月刊》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一文,从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2006年3月,笔者又在《现代语文》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一文,从语文的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两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黄爱萍 《新教师》2019,(11):40-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以文本为例,把目光集中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实现由教学生学文本向教学生学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辜力南 《广西教育》2008,(25):36-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因此,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体验,增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记者: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很多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今天的对话就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很多老师很想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提出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