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2.
现代临沂话中,介词"掌"和"用"、"凭"并行有表示"工具"和"凭借"的意义,根据持拿义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路径,"掌"应该有表示处置的意义,这在其他方言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但是在现在临沂话中却没有发展出表示处置的意义。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强制停止语法化的现象。通过考察"掌"的意义及其语法化过程,我们验证了持拿义动词向介词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构拟了持拿义介词的语义图模型。  相似文献   

3.
“跟”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的语法化过程是其功能扩展的过程。"跟"经历了"名词〉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语法化链。其语法化过程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在清代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句法位置、重新分析等都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畀/俾"各功能的句法结构特点及语法意义,归纳其语法化可分为三条路径:(1)给予义动词〉方式义介词;(2)给予义动词〉与格标记;(3)给予义动词〉使役义动词〉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5.
现在,研究语法的同志中有这么一种意见:“为了”兼属介词与连词。认为: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它就是介词,这个句子便是单句;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全句就成了复句,“为了”就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6.
1.引言一般的传统语法书认为,“to”这个词身兼两职,既可作介词,与“in”,“at”等相区别,表示一定的目的性,又可作为不定式标记,与其后的成分一起构成非限定形式。对于“to”的这两种职能,传统语法作了明确的区分,如章振邦(1989:319)在谈到不定式标记“to”与介词“to”的辨别问题时指出:“既是介词to,其后就应跟着名词/代词,如果其后为动词,则应采用ing分词形式。”也就是说,如果“to”后面是名词、代词或分词(如tohim,todoingsomething等),就作介词用;如果其后是动词原形(如todosomet…  相似文献   

7.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有许多以to结尾的固定结构,这个to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不定式符号。究竟to属于哪一种呢?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它后面是否跟一个名词、代词或v-ing形式。能跟名词、代词或v-ing形式时,这个to就是介词。反之,这个to就是不定式符号。下面结合中学教材和各种考试,整理、归纳以介词to结尾的常见的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见到by的身影。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具体用法呢? 一、by作介词,后面要跟名词或动词-ing形式。常见含义如下:1.表示"通过……方式或途径"。例如:She often learns English by watching Eng-lish videos.她常通过看英语录像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语在语法上是独立的,不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结构联系,但有其自身实在语义。在考察"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给出判定标准,界定"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最后本文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东闽方言与粤方言、客方言持续体标记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它们的相同点都是谓词性成分后附持续体标记的形式.不同点是当动词带宾语时,闽方言不用体标记,而粤客方言带体标记,此外闽方言持续体标记不与方位介词短语同现,可以跟动结式短语同现,而粤、客的持续体标记可与方位介词短语同现,不可以跟动结式短语同现等.  相似文献   

14.
谈谈英语介词的宾语王颖英语哪些词类可以充当介词的宾语?按照一般语法规则,介词后面的宾语应是名词或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短语。但实际上在语言的应用中,介词后面可使用的词类范围广泛,灵活,超出了一般语法规则。除了不能直接带动词原形外,其它词类都有作其宾语...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有些动词后面接动词不定式与接动词的鄄ing形式以及某些作表语用的形容词后面跟“介词+动词的鄄ing形式”与跟动词不定式,都会造成意义上的差别。现在通过分析一些实例对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like,love,hate,prefer等动词后面通常既可跟动词不定式,也可跟动词的鄄ing形式,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这些动词前面有“would”,表示“欲”、“想”含义时,通常要接动词不定式。例如:W ould you like to have suppernow,orwould you preferto wait?She would hate to watch footballm atches.2.这些动词后面跟动词不定式表示特定、具…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话原因目的介词主要包括“为、因、由、以、于、打”6个单音介词和“为了、为着、因着、因为、由于、看着”6个双音介词。其于1750—1950年间在语法性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有规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介词是语法词 ,通过它可以探究一种方言的语法特征。跟北京话介词相比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介词数量少 ,功能多 ,有些用法比较特殊。不少介词还保存着近代汉语的特点 ,个别介词与藏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短语状补易位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不可易位的介词短语和可易位的介词短语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中介词短语状补易位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对比归纳,试图研究状补易位背后的句法、语义等机制,探讨状补易位这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对汉语语法意义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凸现”双宾语的语义焦点“直接宾语”,用介词“以”将其提到动词前面,从而构成“以”字结构。从语法结构上说,属于双宾语的变式结构;从语义特征上说,介词“以”具有将后面的宾语交由动词处置的语法意义,属于早期处置式。  相似文献   

20.
按照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区别把"V下+宾"这一格式中的"下"分为表趋向意义的"下1"和表动作状态义的"下2"。从语法意义看,"下2"已经具备和时态助词"了"相似的语法功能。我们在本文把它看做"准时态助词"或"时态标记词"。本文从"有界""无界"理论出发,分析了"V下2+宾"结构中"下2"和数量短语或其他完句成分的共现,并发现"下2"和"了"有相似的语法作用:即使无界动作有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