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Onnes在1911年发现的,它是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如果超导体临界温度在常压下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则称为高温超导体。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其研究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目前,超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6(4):317-322
超导现象发现之后,物理学家经过70年的奋斗,终于在1986年底使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液氦(4.2K)和液氢温度(20K)的禁区,实现了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呈现超导转变的“梦想”。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发现钡镧铜氧系化合物转变温度可达30K,同年底物理所赵忠贤等获得了转变温度为48.6K的SrLaCuO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并观察到这类物质在70K附近有超导转变的迹象。1987年2月物理所又发现了新的高温超导体。这种超导体是改进的钡基氧化物,主要成分有钇、钡、铜、氧四种元素,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于1987年2月 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世界公开了YBCO的超导体组分,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的巨大突破,有可能使能源、电子、电工、交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有关领域发生广泛的、深刻的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在高温超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中科大陈仙辉教授首次在铁基超导体(常压下)突破传统超导体的麦克米兰极限,证实了铁基超导体是除铜氧化合物之外的又一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相关论文已被他引1 085次,为2002—2012年期间我国被引用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之一,在物理领域排名第一。被Science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  相似文献   

5.
郭巧琴 《科技风》2015,(3):26-27
本文首先对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历史进行了阐述,接着对不同结构体系的铁基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铁基超导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闻     
<正>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揭示三层铜氧化物超导体高临界温度的电子结构起源自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探讨高温超导机理和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母体是反铁磁Mott绝缘体。高温超导电性是通过向母体掺入适量的载流子得以实现。有研究表明,超导转变温度TC不仅取决于铜氧面CuO2的掺杂浓度,而且依赖于晶胞中CuO2面的层数(n),且在三层体系(n=3)中超导转变温度TC最高。此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I0003-I0003
<正>[导读]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8.
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突破77K即进入液氮温区,它使人们看到了在液氮温度下利用超导体优越性能的巨大潜力,从而在科学技术及生产应用上有了突破性的变革,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高温超导体刚刚被发现时起就受到世界科技界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它的性质,摸索其应用途径。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薄膜形式的超导体将是首先得到实际应用的超导体。因此在高温超导体发现的开始,科学家们就对制备薄膜的各种方法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Li0.8Fe0.2)OHFe 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并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自从1986年Bednorz和Muller发现La-Ba-Cu-O氧化物体系中存在高温超导电性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临界温度高于90K的氧化物超导体系。BCS理论对高温超导体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已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Josephson效应研究将对超导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超导被誉为是物理学中的一颗"明珠",吸引了无数科学家为之不懈探索。然而,超导态产生需要相当低的临界温度,所以很难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温超导材料相继问世,超导临界温度也不断提高。中国科学家在铁基高温超导领域的研究,已经走  相似文献   

12.
BiS_2-基超导体中BiS_2层状结构与铜氧化物超导体以及铁基超导体等非常相似,能带结构计算发现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网状的费米面拓扑结构,因此,短程的磁涨落可能诱导了电子配对从而表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使用在单一的非磁性杂质中的局域电子结构来证明BiS_2-基超导体的对称性,以BiS_2-基超导材料为研究对象,从两带的紧束缚模型出发,利用T矩阵近似和格林函数的方法,在弱散射和强散射情况下,考虑不同的掺杂浓度,考虑传统的s-波、扩展的s-波、s±-波以及2 2x yd--波的配对对称性,研究单个非磁性杂质诱导的杂质共振态以及空间调制结构,为判断超导配对对称性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揭示其中的非常规超导机理。  相似文献   

13.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4.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合成了单相复合氧化物多晶超导体Ba_(2/3)Gd_(1/3)CuO_(3—y),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在空气中保存59天后仍保持原有的超导电性,是一种较稳定的高T_c超导体。Ba_(2/3)Gd_(1/3)CuO_(3—y)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为Tc(onset)=120K,Tc(mid)=92K,Tc(0=0)=91K,△Tc=0.9K。磁浮实验表明该超导体具有明显的抗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12,(3):14-15
高温超导体,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临界温度提高情况下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这项研究在科技、工业、国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成为21世纪的科研新宠。  相似文献   

17.
超导体虽然早在1911年就被发现,但超导作为一项技术获得应用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于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超导体的应用有了飞快的发展。超导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在电力工业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了。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前苏联、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研制出不同容量的低温超导发电机。法国和日本还制造出转子和定子都采用超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铁基超导研究团队获得,一时间"铁基高温超导"一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殊不知,早在2008年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掀起铁基高温超导研究热潮后的次年,宋灿立就在薛其坤院士的指导下开展铁基超导体Fe Se高质量薄膜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探索,并于2011年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铁基超导Fe Se研究的论文"Direct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高温超导体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采用了四点电探针和铱热敏电阻的超导材料装在铝壳中,利用计算机绘制了温度与电压(电位差)的关系图像。并且通过使磁体和超导体相互靠近,磁体的磁场在超导体表面产生超导电流,磁场被扭曲产生向上浮力,从而观测悬空状来间接证明迈斯纳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明显的能隙各向异性物理所闻海虎等研究人员一直潜心于精密比热的测量,最近开发出角度分辨的比热测量装置。利用这种手段,该研究组测量了铁基超导体FeSe0.45Te0.55(Tc=14.5 K,罗会仟博士和戴鹏程研究员提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