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面对近年来各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暴露出危机预防意识不强、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恢复重建与危机管理理论学习创新失衡等突出问题.要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还须健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法制体系、加快灾害预警机制和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实现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改进自然灾害危机管理协同应急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自然灾害的重灾国。我国以民政部门扶贫救灾为核心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实际要求;建立方式多样、相互配合的多层面、立体型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障体系,日显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 ,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 ,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 气象灾害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自然灾害 ,也直接或间接与气象原因有关。 2 0世纪 80年代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 6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  相似文献   

5.
西南自然灾害性旅游资源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们对自然灾害防治措施十分重视.本文另辟蹊径,提出旅游开发利用这些自然灾害资源.自然灾害旅游资源是旅游利用的特殊资源,但文化发掘仍然是灾害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以西南地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发掘自然灾害资源的科学文化、审美文化、虚拟文化,试图揭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文章探讨了民国时期甘肃多样性自然灾害积累下的严重后果,主要从历史积累、自然环境的先天制约与人类破坏自然的反作用、腐败的政治与无休止的战争、科学技术的落后、救济制度的缺乏等五个方面分析甘肃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直接成因是自然的变化,但人类的活动可能诱发许多自然灾害或加重灾害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不为而灾"。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地区抗自然灾害风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我国南方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将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财、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文章立足于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应用抗自然灾害风险线性规划模型,来优化各行业抗自然灾害风险成本,建立抗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历史自然灾害学是对古代时期自然灾害状况、演化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并服务于当代社会建设的一门学问。中国古代无比丰富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天象、地象、气象、水象、海洋象、生物象、人体象等自然灾害和异常的观察记录,为历史自然灾害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历史自然灾害学在中国大致经历了1949年前、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其持续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了历史自然灾害学在中国不断地深入和成熟,使中国历史自然灾害学研究水平在世界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结构分析一、“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灾害的羁绊。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降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速度,减少了国民经济总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日趋增多的背景下,完善和加强自然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主要对策有: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健全统一的自然灾害管理、指挥、协调机制;建设统一的应急通信平台;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保险功能,积极参与巨灾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唐代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水、旱、蝗、饥、震、疫、风、雪八种,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各不相同。唐代自然灾害具有季节性,区域性,普遍性,连续及群发性,突发性和前重后轻的发展趋势等特点。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政权统治,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之代表作,学界对其关涉甚多,然观学界之研究成果,对书中自然灾害之书写关涉不足。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可知《搜神记》中自然灾害数量众多,除对自然灾害书写以外,作者还记述了应对自然灾害之措施,对灾害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有篇幅短小凝练、风格奇崛、情节曲折之文学特点。最后,《搜神记》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思想义涵,其中既有天人感应之思,又有根治现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探其缘由,实于干宝其人生平,思想与时代思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明代北京地区自然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北京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雹灾、风灾、地震、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公共工程、民众生活乃至生命以及社会治安、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一定意义上说,明末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明朝灭亡。明代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而严重,与北京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大气环流、地形及河流分布,当时北半球处于小冰期以及北京地区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对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由明朝中央政府直接领导,设仓、治水、捕蝗以备灾,祈祷、修省以祛灾,蠲免、赈济以救灾,其措施完备、赈恤丰优均为外省、外府所不及。  相似文献   

14.
基于达州地区自然灾害的随机性和频发性的特点,从自然灾害危险性、经济损失性和政府措施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采用FME模型评价达州历年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揭示了各指标因素之间的联系,为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损失,我们通过各种具体形象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防范意识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效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因此,教材除讲述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外,还以我国的台风灾害为例,分析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发生机制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部地区是我国河谷城市的主要分布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从近代以来,西部河谷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尤其以暴雨、洪水和泥石流为最。西部河谷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从意识、体制、机制、生态、规划和城市建设等多层面、全方位建立起河谷城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外学界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自然灾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成果众多。但就区域自然灾害史来说,学界对广东、陕西、福建、甘肃等省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汪志国博士推出的新著《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为中国灾荒史学界增添了一朵奇葩,该著作在诸多方面对以往的自然灾害史研究有所突破。通读全书,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频发的应对及反思——基于经济社会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的产生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若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然灾害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耦合关系。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较大,而不恰当的或过度的经济社会活动则又会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通过增强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或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更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基本准则,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应对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从灾害学社会脆弱性视角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解读有利于发掘其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和社会性.在耦合灾害学社会脆弱性理论及农业自然灾害特性的情形下,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各主体的行为内容及运行范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市场及农户个体的“三维”主体联合行为路径安排,并根据各主体内容提出了提高农民灾害风险认识,积极构建相关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微观组织并监督履行好相关管理职责,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需求的引导工作和丰富农民自然灾害损失风险的应对手段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管理水平,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