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心理课的定义和总目标进行描述,心理课的课程安排和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作为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心理课应以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化解课程供给与学生心理需求矛盾的关键点,是增进学生对课程思想价值认知的触发点,是转变高中思政课育人方式的切入点。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应以情境为着力点,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困境;以互动为突破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心理尊严;以评价为触发点,使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获得持久支撑;以职业选择为落脚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理课)是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它既不同于语数外等学科课程,也不同于专业技能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的,课程教学中,要联系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上发现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从心理课程的参与兴趣、课程评价、学生个体性等方面,研究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课在小学中是一门新兴课程,它的开设致力于引导孩子们心灵的开放和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我校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学期的心理课程教育,旨在通过上好一节心理课,真正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心灵情感上的感触。笔者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心理课的三点课程要素。  相似文献   

6.
心理课上师生互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前预设,更要看重现场生成.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心理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与生活气息.本文从师生互动过程中提问与反馈的课前预设和现场生成两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如何上好心理课"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无疑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但心理健康课只是一个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让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让心理课释放魅力?本文从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54):183-184
学校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将体验式学习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和增强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情境设置法、分享谈论法、心理剧法、案例学习法和心理测评法等探索体验式学习,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确定辅导目标,设计辅导内容,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组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学校可借助于"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这个特定的课程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突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发展性、主题式的综合内容体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投入与体验成长,强调学生知、情、行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是“生活经验型的“,不是向学生教授心理学知识和进行干巴巴的说教,与以往的学科课程模式截然不同.我在小学心理教育课中,一般采用激情--体验--自省--内化4个基本教学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大纲中规定的必修课之一,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依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运用教育心理的理论,影响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突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发展性、主题式的综合内容体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投入与体验成长,强调学生知、情、行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及主课堂。培养学习兴趣,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内在心理机制,是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过程中兴趣缺失的问题,最后从学习主动性、自主探索意识、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各方面提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兴趣的若干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心理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它是一门活动课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教师在设计心理课作业时,要突出作业的情感意义性和生活体验性。目前,小学心理课作业的布置时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均有,作业类型主要有问卷调查类、认知思考类、情感表达类、思维导图类、角色扮演类、续编故事类、实践体验类等,作业评价形式有教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及学生互评、班级展示等。“双减”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作业以提升心理课的有效性,建议从增加作业设计的“心理味”、尝试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营造作业分享的安全氛围、拓展作业评价的多重路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否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参与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存在着不少偏差,阻碍着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顺利地开展,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的质量。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颇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几种不良心理状态1.消极心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了解体育与健康课学习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在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添加一些生活元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出最适合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小组课授课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职教育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小组课授课模式、服务理念及小组课授课过程中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分析出发,着眼于形成学生积极学习的认知、主动学习的行为以及实战性授课模式的有效体现。同时,也为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课程及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悄然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微课有力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并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心理课作为一门课程,有其独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其中,视频赏析这种教学方式最为常见,也最受学生青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具有易接受性、娱乐性及趣味性、短小精悍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不仅能够以一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应用于传统高中心理课堂,也是对高中心理课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心理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心理课也需要顺应大单元教学的潮流,进行课堂改革,助力课堂提质增效。结合心理课教学及教研经验,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单元教学的意义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