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何村 《新闻大学》2012,(3):28-33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划分一般分通史和断代史。目前,相关专家对新闻断代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作为异态时空下的伪满洲国,却缺少一部专门的新闻传播史。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在东北的新闻传播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开展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嘴脸和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  相似文献   

3.
《洋人旧事》(新华出版社2008年出版)是张功臣先生出版的一部新闻史的新著,是继其《外国记者与近代中国》(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之后的又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之作。同时,这部著作中体现出的新的历史观和人学观,以及在文体上具有突破意义的变革,都为我们在新闻传播史、修辞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部由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马艺教授主编的地方新闻史力作——《天津新闻传播史纲要》日前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规划项目,由马艺教授及其同事苦耕四载,倾力完成,是我国研究天津地方新闻传播史的首部著作,填补了对近现代天津新闻传播事业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笔者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山西新闻史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和文献,发现一些史料可能会对中国新闻史的治学者们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关于击鼓、传梆与传锣尹韵公先生在《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  相似文献   

6.
周岩 《新闻记者》2004,(9):44-44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供职于深圳商报社的甘险峰博士的专著《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近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外新闻传播,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世纪末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办西文报纸以“张国势”的主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对外新闻传播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花枝春满、蝶舞蜂喧"(见方汉奇:《报史与报人》,第38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蒸蒸日上的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却留有一块"蛮荒"之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如今,白润生先生主持的"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下册)问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西方传播学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大量引进,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也出现了可喜的进步。陈昌凤博士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就是在新形势下诞生的一部新的新闻传播史的专著。该书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展开,从体例、内容到研究手段上,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方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新闻传播因为有了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历程,使中国新闻传播史更加完整,新闻传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学者们看到了研究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性。本篇论文探讨的是西藏新闻传播史的历史分期,首先弄清西藏新闻史的内容,其次点明其划分时间,最后谈出自己对西藏新闻传播史分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近 《当代传播》2005,(1):72-73
20世纪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很快,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新闻传播事业更是突飞猛进。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新闻教育同样迅速发展。截至2001年,我国开设新闻学类院校、系、专业的高校,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两三所增加到100多所,专业点超过300个。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不过,在新闻教育当中,学生普遍对新闻史(包括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中外广电史)比较漠视,认为学新闻史对将来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是目前国内高校新闻史教学中广泛使用的经典教材,该书以中国政治史的分期作为新闻事业发展分期的标准,这种分期方法长期在学界占主导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治分期提出质疑,主张从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期。本文就围绕政治分期与新闻本体意识来谈谈《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2.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新书。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本书已是该系列出版的第六本。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而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下简称《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姚远 《新闻世界》2010,(4):94-95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巷》,现已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公开出版。全书48万字,方汉奇作序,各大书店有售。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评介了百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发展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新闻史发展的分期,各时期新闻史的研究特点,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代表性的新闻史学者以及他们的成就、贡献和影响,他们的局限、不足和阙欠等。我国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问世@任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今天能够参加(新加坡)《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出版座谈会,我感到很荣幸。我跟卓南生先生相识将近20年,主要是在中国新闻史研究这个领域进行交流和切磋。卓先生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报刊政论作者。作为一个学者,他有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中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的影响和知名度,不下于他作为一个国际关系学者的影响和知名度。报史领域填补空白作为一个中国新闻史学者,他有一本专著叫做《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是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化报纸开始诞生那个阶段,也就是十九世纪一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这一段新闻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世界新闻史纲》陈力丹著的《世界新闻史纲》,7月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研究者出版的第一本世界新闻史专著,它包括世界新闻史概述和16个主要国家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的历史及  相似文献   

20.
徐培汀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的续编,介绍建国5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全书有55.2万字,分14章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