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直认为语文是美的,应该是有着让人着魔的魅力的,应该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如果得到了语文的滋养,那么他的血液里就会有充足的精神养分,他的灵魂里就会有对美的崇高的追随。而这一种魅力、这一种精神养分、这一种美也只能用“诗”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在我自己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怎样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学生,把怎样的语文带给学生呢?教育的对象是人,她要培养人,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对于人的定位决定了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所有方法和策略!一个人,他应该有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个人的心,要更多地专注在做事上,而不能专注在名利上,这样,他的人格就会升华,他的境界就会趋于高尚,他的人生也因而有别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石坚 《贵州教育》2005,(10):31-32
论语文所谓魅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激人追求的感染力。它对学生来说,是强大而持久的精神感召力,是智慧的开发和学习的驱动力。一个有教学魅力的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总设计师,他能展现语文学科中诸多的美的因素,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审美的、智慧的世界,获得美的体验、感悟和智慧的启迪;他能妙语横生、挥洒自如,带领学生在学习中释放生命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心扉在教学过程中被打开,智力得到开发,真正完成在知识、心灵、人格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那么怎样使语文教学达到如此佳境呢?…  相似文献   

5.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像是听相声,小品一样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这充分说明听于永正老师的讲课是在进行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注意体现语文教学的美的魅力,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提高语文素养。我对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美感,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他(她)的影响力。语文教师是最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魅力。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语文教师;而90年代上海一次近万人的问卷调查中,却有77%的学生对语文课“不喜欢”。这表明,语文教师的影响力在下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用自己富有语文精神的灵魂去影响学生。语文精神的实质是“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学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丢弃圈套,摒除陷阱。语文不是预设…  相似文献   

7.
美,自古以来就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徜徉于语文世界,随处可以欣赏到美,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寻美旅程"。在这一"寻美旅程"中,朗读以其独特的非凡魅力成为不可替代的"桨楫"。朗读,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由文本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它是会思维、能想象、有情感的,它不仅能赋予文本以生命,同时也能赋予课堂以生命。  相似文献   

8.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9.
韩侠 《考试周刊》2012,(60):32-3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他的课就自然有味道,学生就喜欢多聆听其教诲。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课堂充满魅力,像蜜一样牢牢粘住学生。怎样做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与魅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你要么不喜欢,要么就特别特别喜欢。在我看来,《红楼梦》的魔力,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魅力。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现代化.中国人的心灵都永远是“中国的”。中国人从这本书中,品味到了美、幸福和浪漫,它永远是现世生活里的精神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极富人文魅力的一门学科,翻开语文课本,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境界。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语言也应该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07,(10)
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儿"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审美文本。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构成一幅幅美的图画,精采绝艳,雅淡疏放,层层美氛逸韵直透人的眉宇,如置身苏州园林,有目不暇接之感,语文教学让学生体验这些美韵情氛,感受美的物象中的丰厚内蕴,陶冶性情,澡雪精神,应该是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列昂节夫曾说:“语文,应该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姚英 《云南教育》2004,(23):40-41
提高语文素质,就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的魅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这段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健康的艺术情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审美的素质教育。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  相似文献   

16.
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请任选一题,写一写:※会说话的※的话※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说的。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的一生各不相同。有些人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有些人的生命却在警察的枪下结束,这是为什么呢?《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每个人刚生下来都是“善”的,可为什么后来结果却迥然不同呢?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偷了别人的笔,他为此而感到特别自责,便把事情告诉…  相似文献   

17.
程颖 《教育艺术》2011,(7):35-36
魅力指对人的吸引力,是一种无形的美。一本有魅力的好书,能引人入胜;一个魅力四射的人,能吸引别人主动与之交往、亲近。而一个教师如果有魅力,那么他所教授的课程自然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聆听其教诲。化学本身就是一门蕴含了神奇魅力的科学。因此,我认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时刻以展现自身魅力和学科魅力为己任。个人魅力具体表现在思想素质、文化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落实到化学教师身上是指:化学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广博的文化修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就是诗;有人说,语文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语文就是情智;有人说,语文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语文就是青春。可是,语文里不仅有诗、有情智、有青春,也有平淡、苦难、死亡……所以,语文不是单色体,语文应该是个多彩体,只要生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相似文献   

19.
正确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必须包含明确的美育思想,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形成人的自由而富有创造力精神品质。任何有违于这一点的思想都不是美育思想。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美的举止的第一个规律是保障别人的自由”。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学校的所有教育都应体现这。精神,而新课改中的语文课,以其自身美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应该起到特别的作用,语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五彩缤纷的世界,汉字、成语、诗词歌赋,以及优美的散文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和情操美,则更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有明确的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的范围是生活,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求知和健康成长有着极度的重要性、紧迫性.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健康审美情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味鉴赏美,创造美,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