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众参与科学逐渐取代缺失模型成为了主流的科学传播模式,要想在国民科学素养上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英国科学协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协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文化与社会是英国科学协会的发展宗旨。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科学协会的发展概貌和科学文化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英国科学协会的经验就加强我国的科学文化传播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徘徊在科学边缘》2014年6月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宏洲,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先后涉足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现供职浙江省科协信息中心。系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全书内容由科普本体论如以科学的名义、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科普、科普媒介与传播、关于儒家·儒教和儒学与科学的联想、关于中国科普创作史的联想等;科普创作论如对科普创作  相似文献   

3.
早在1898年,夏威夷首府火奴鲁鲁博物院的创立者C·R·比肖普(Bishop)就曾提出过研究太平洋科学问题的建议。1907年“太平洋科学研究院”终于在夏威夷成立了。 1914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曾在澳大利亚开会。会上讨论了太平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问题。191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旧金山开会,讨论太平洋科学研究问题。1916年,美国科学院在华盛顿开会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M·戴维  相似文献   

4.
科学历程     
<正>1869年11月4日——英国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英国的《自然》杂志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可谓首屈一指,1869年11月4日,世界上第一本《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自然》是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自然》并没有像大多数期刊那样专注于特殊领域,而是刊登来自多领域的研究论文。因此每年有众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这本承载着海量研究者梦想的杂志上发表。虽然《自然》的主要读者是科  相似文献   

5.
正翻开刚出版的李大光老师写的《科学传播简史》就可以看到世界级的科学传播专家。序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莱文斯坦认为"这本书将中国的概貌融入到美国和欧洲历史学家广泛探索的领域中,更将中国加入到世界科学传播史研究视野之中。"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科学传播历史各有异同。不同:信仰与文化的差异早在公元前332年,希瞄就开启了科学家学术讨沦  相似文献   

6.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理念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以社交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为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新媒介背景下,学者们研究了影响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传播中的诸多重要因素,本文对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科学传播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和范式,从而有助于未来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在中国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宝贵经验,而这些成功社团也是我国科技系统开展中外科普合作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我国科技期刊应对开放科学潮流提供参考.[方法]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中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内容,整理归纳利益相关者的开放科学诉求及对期刊出版的建议,对比开放科学与开放获取对期刊出版的不同要求.[结果]《开放科学建议书》涵盖开放科学对期刊出版的直接要求、参与方式、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就开放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怪异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其主要内容不外是外星人已经访问过地球、上帝是宇航员、百慕大三角、飞碟、天外来客、通灵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如乔治·O·阿贝尔、艾萨克·阿西奠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等,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本《科学与怪异》。他们在书中首次就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视角,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分析,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系统研究创刊于1946年《科学时代》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该刊传播者为科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助力科学大众化;传播内容丰富多样,科学性特点显著;受众范围上以直接受众辐射间接受众,刊物针对受众特点"因材施教";传播效果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激发了受众的科学思维。认为:该刊是大众科学化末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出版,积极参与科学大众化,为内战时期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办好科技期刊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     
<正>精心挑选刊文首次结集出版定价:198元/套订书电话:0571-85172999《科学24小时》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浙江省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重要载体。杂志社整合优质科普资源,精选一批优秀作品,策划出版"科学24小时丛书"一套5册,包括《宇宙奥秘》《太空探索》《地球故事》《青春密语》《生物奇趣》,立足科技前沿,内容涵盖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版权局与美国电影协会、商业软件联盟、美国出版商协会、英国出版商协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建立网络版权保护协作机制的备忘录》,期望通过加强版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严厉打击通过网络传播盗版电影、软件、文字作品及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许超、商业软件联盟副总裁杰斐·苛迪、美国电影协会副总裁弗兰克斯·瑞特曼以及美、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从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的角度研究《科学·进化论专号》传播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意义。研究结果发现1927年出版的《科学·进化论专号》全面发表了国外生物进化论研究的原创性论文,将物种进化的历程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促成现代生物学科的生成,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科学·进化论专号》的出版对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产生显著的科学意义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香山科学会议是为科学家提供学术交流和自由讨论的宽松环境,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方式,探讨科学前沿和科学未来的高知识层次、跨学科、综合性、小规模的研讨会。其宗旨是创造环境,促进创新。促进创新主要体现为激发创新意识和新学术思想,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弘扬学术自由讨论、自由争论的科学精神,促进知识的综合集成、传播交流与转化应用。香山科学会议1992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起,1993年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召开了90余次学术讨论会,举行了6次学术报告会,出版了《科学前…  相似文献   

15.
科学传播模型经历了由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的演化,但体现的科学传播本质还是传播者向公众传递科学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嵌入,智能媒体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沟通体系。本文分析了智能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征,即互动性、动态性、精准性、自学习性,以及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和传播时空的多重性,设计了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媒体科学传播模型。对企业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基于205份有效问卷分析了企业家使用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的特点。最后,在理论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媒体环境下面向企业家进行科学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流言榜     
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王宝强亲子鉴定基因相似率为2%~8%?流言:前不久,知名演员王宝强离婚案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有媒体爆料称:"经北京第二医院证实,王宝强于2016年5月对两个孩子做过亲子鉴定,DNA相似度竟然只有2%~8%。根据医疗判断结果,王宝强并非两个孩子的生父。"  相似文献   

17.
科学流言榜     
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化疗真的对癌症患者无用吗?流言:近日,一篇题为《化疗5年存活率只有2.3%》的网文再度将"化疗无用论"抛出。该文还列举了"国外学者发表的多个研究数据"以证明化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很多因癌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及其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和原始文献调阅,以创复刊较早的《东北师大学报》和《厦门大学学报》为典型代表,对1949年至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的继承、恢复、发展,及其科学传播源流作了系统分析。认为《东北师大学报》反映了中、俄(苏)、日等多种文化传播,又反映了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学术期刊领域最初的胜利成果传播;认为《厦门大学学报》依托福建厦门与滨海的地缘优势以传播海洋科学为特色,并在历史上学报的继承、学校与学报特色传统的继承、以分册专辑形式出版综合性大学学报,以及学报在大学中的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预测科学》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测活动和未来研究活动的专著,第一次提出了“预测论”学说和预测科学体系,论述了预测科学、未来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探讨了这门学科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科学流言榜     
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1.吃多了胡萝卜,容易不孕吗?流言:近来,网上流传一篇旧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师发现,过量的胡萝卜素会影响卵巢黄体素合成,使之分泌减少,甚至会造成无月经和月经紊乱。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β-胡萝卜素干扰了类固醇合成所致。曾有医师发现因食用过量胡萝卜而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