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职业活动,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工作,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保证,而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近几年来,随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的提高,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自我监督网络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学和教改的跟踪调查与评价,及时收集、掌握和反馈有关教学信息,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几年中,我们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着重对我校建立体育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督导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其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维护体育教学质量,规范体育教学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学督导的产生背景、运行模式以及职能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生学习、体育课教材、体育设备设施和体育教学管理五方面存在多种不正常状态,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针对体育师资建设、学生体育学习指导、体育教材体系建设、体育设备设施建设和体育教学管理五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并在体育教学方面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要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体育教学功能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勇于突破现有模式,尝试体育教学改革.以北京市6所具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借鉴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而且民办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在民办体育教育方面的经验,对北京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和评价体制改革、体育课程的内涵建设以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近印发并于2003年新学年起在全国所有高校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显地凸现出它的滞后和不适应性,已经成为影响和阻碍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机制,是适应我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许冬明  刘超  熊文 《体育科研》2008,29(2):93-95
为了了解高师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对安徽、河南两大农业省的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体系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类比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14-15
<正>新的体育教学制度的颁布有利于进行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便于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形式的评估,使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了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建设与体育教学管理实现了双优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优质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然而,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提升观念滞后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工作者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进行。首先,在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采用俱乐部教学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俱乐部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研究得出,室内场地和部分项目器材不足,项目不够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不科学、混合和分层教学不合理、体育理论方面不够重视等问题存在,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教学.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监控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思与设想,并对教学监控内容与方法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大纲;计划的组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完善课后的反馈与评估体系等3个方面,对高校在21世纪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雏形进行研究和探索,旨在进一步摸清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为高校进行跨世纪体育教学改革服务,真正实现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现象严重,体现在失衡的大学生体育意识、滞后的系统社会因素、缺乏动态平衡的体育课堂教学、误读的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超耐度的体育教学环境五个方面;经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需要培养"反思"意识,追求个体生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依赖合理的课程选择、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合生态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学校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学校体育异化为教育的“附庸”,体育运动异化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身体练习;过程的异化——学校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体育职能的“双重兼顾”且又“各自为政”,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异化和“竞技体育异化”的负面影响;对象的异化——运动项目异化为两方体育的“一枝独秀”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匮乏”,教学中存在“娱乐化”和排斥“竞技体育”的思想倾向;关系的异化——师生关系异化中的学生品质“腐败”,教育管理关系异化中的教师智能灵性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以ISO质量标准相关知识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特征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ISO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界定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中"产品"和"顾客"的概念。运用ISO质量标准,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育教学产品实现和质量监控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是体育教学管理。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必须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以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庆贺 《体育科技》2013,(6):145-146
通过文献资料法,找出影响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缺陷的因素,主要包括忽略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教育实习不完善、缺乏教学技能培养的务实手段和对体育教师评价单一片面等,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知识管理,对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体育教师的隐性教学策略知识外在化,有助于变革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创建学习型体育教学文化,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知识进行采集与整理—存储与积累—传播与共享—运用与创新,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运动过程.实现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需要诸多条件的支持,诸如发展型体育教师的培养、自觉性的体育理论学习、反思式的体育教学实践与共享型的体育教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等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旨在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关注。研究表明:教学质量管理始终伴随着教学质量的监控,科学、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以“制度、组织、评估、服务、反馈”五大子系统组成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具体实施,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课内与课外脱节,是造成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为例,采取将学生课外锻炼情况纳入课程成绩构成、建立课外锻炼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课外锻炼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课外锻炼的组织等改革措施,形成课内外一体化,通过体质测试等数据的监测,检验课改效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当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管理与组织,提出高校应当构建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科研、群体性活动、训练竞赛多功能立体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纲要》实施以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结合本省的实际,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教学文件,基本实现了教学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确立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模式;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强化了教材内容的健身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课余体育活动模式和竞赛体制;“教体结合”促进了高校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建立了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形成了学生健康管理的雏形。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偏重于形式的变化,对长期影响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目标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