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近日揭晓。100名人品文品俱佳的新闻工作者获得这项殊荣,其中,记者55名,编辑35名,评论员10名。陕西日报杜耀峰、陕西电视台顾令阳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2.
“《浙江新生报》要办成全国监狱系统第一流的报纸。”这是记者采访最近被评为主任记者的浙江新生报总编辑汪宗保时,他的开场白。他的话并非狂言。在1989年的全国新生报首届综合评比中,《浙江新生报》就以其内容和版面的不同凡响而获一等奖。 1987年的《中国报刊报》(《新闻出版报》的前身)曾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办给罪犯看的报纸——新生报》,第一次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张鲜为人  相似文献   

3.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9位获奖者中,数他年龄最小,今年41岁;职称最低,只是个中级职称;工作在最基层,县级新闻单位。他就是四川金堂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的杨登榜。他算是起了一个好名字。年年节目评比他年年榜上有名,“又登榜了”这句话,大家说了好多年,不论是说话的还是听话的都习以为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底至5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并相继造访古城西安。陕西电视台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台里组成了“连宋访问西安特别报道组”,举全台之力进行报道。台长王广群、总编辑顾令阳精心策划指挥,采编制播连手行动、进行了六场大型新闻直播活  相似文献   

5.
我们新疆铁道报,近几年的报纸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1991年在全国企业报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992年在全国企业报评比中获得特等奖;1993年在“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优秀企业报”评比中,又获得特等奖,并被评为“五星级优秀企业报”。新疆铁道报的质量之所以不断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坚持改革和创新,办出了特色,二是搞活了经营,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改善了办公条件和采编装备。这些都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报纸出现了新面貌。 坚持新闻改革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过去,我们搞新闻改革,主要从内容上和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比较多。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据企业的性质铁路的特点,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突出报道改革开放,指导经营,传播信息和科技文化知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为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并注意发挥它的多功能作用。但我们在版面革新上下的功夫不够,报纸总是一副老面孔,没有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因此,在1991年全国企业报首次评比中,我们新疆铁道报仅获得了二等奖,居于中游。  相似文献   

6.
马润贵 《传媒》2002,(1):52-52
《健康生活报》是山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张科普类报纸,2000年报刊结构调整中由《山西健康报》更名而来。由于我们狠抓了管理,强化了编校责任制,报纸更名不到一年,就在首届全国医药、健康类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荣获“十佳”优胜奖,并列为第四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在前不久结束的’97全国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的评选中,陕西电视台获得大面积丰收,改写了该台在技术评奖中的历史。在电视台,节目宣传与技术制作被称为“两条腿”。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电视台的技术制作一直是弱项,与节目宣传在全国频频获奖的现象极不相称。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台的技术人员奋发努力,终于使陕西电视台成为“两条腿”走路的强台。据介绍,陕西电视台获得的’97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分别是:录制技术质量奖新闻类二等奖,专题类二等奖,综合文体类二等奖,播出技术质量奖二等奖,安全播出奖三等奖。王新胜获部“技术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8.
辛华  梁瑜虹 《传媒》2003,(4):18-19
艾丰是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历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中国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主要作品收进他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和《经济述评自析集》。近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传媒界感兴趣的诸多问题采访了艾丰先生,其中他对传媒人成才的一些看法,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如何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是我们记者必须练就的一项技能。荣获全国企业报首届(1990年度)好新闻评比二等奖的通讯,《人间处处有真情》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10日,是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的日子。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为表彰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而设立的最高奖项。首届评选,评人品,评文品,40万新闻大军,像淘金子一样,淘出了9个人。当中央领导同志走上主席台颁发奖杯的时候,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欢快的乐曲中看到了9位得主的风采。他们是:艾丰、江志顺、刘效礼、杨登榜……9个人中,杨登榜是特别令人瞩目的一个。因为,他来自四川省金堂县广播电台,这是新闻的最基层,他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记者”、“小编辑”。然而,他又是特别能征服评…  相似文献   

11.
张洁 《报刊之友》2002,(1):36-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2001年1月创刊。2001年6月在首届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学报社科版》以封面设计富有特色、编辑编排规范、学术质量较高被评为优秀社会科学学报;12月又入围赴台参展优秀期刊。创刊伊始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扬州市档案馆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一级档案馆评审和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审,2004卷年鉴在全国地方志首届年鉴评比中获特等奖,在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第三次年鉴评比中获综合一等奖。2005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平平 《编辑学报》1994,6(4):237-239
医学期刊中计量单位的常见错误杨平平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要求“自1991年1月起,除个别特殊领域外,不允许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本文从中国科协首届优秀学术期刊评比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获奖期刊中,选读了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的10种...  相似文献   

14.
王广群 《今传媒》2010,(11):1-3
陕西电视台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电视台之一,从1960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她50年的光辉历程。随着入世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充分发挥频道资源优势,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全面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电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以王广群台长为首的陕西电视人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陕西电视台与陕西有线电视台正式合并为一个新的传媒实体—陕西电视台。2002年1月1日,以"传五千年历史文明,播新时代先进文化"为理念的陕西电视台全新亮相。合并后的陕西电视台加快了技术更新和升级,提高了制作水平,使陕西电视台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期刊发王广群台长在庆祝陕西电视台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整理稿,回顾光辉历史,看立足三秦大地的陕西电视台如何在激情和梦想中预立谋变。作为同是媒体的《今传媒》,我们看到陕西电视台在推进自我发展和繁荣三秦文化产业上所作出的努力,我们更加期待和祝愿陕西电视台在大力推进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陕西电视事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全省全国人民喜欢、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全国一流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侯湘 《新闻知识》2004,(7):43-44
备受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陕西电视台首届“最受观众欢迎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终于在六月十三日晚上的陕西电视台六百平米的演播大厅揭晓了。来自全省各界的五位观众代表宣读揭晓结果,并为五位获奖的播音员主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电视台的领导任贤良、王晋、王广群、  相似文献   

16.
王睿 《今传媒》2005,(10S):60-62
面对“超级女声”的风靡全国、名利双收,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运营总监韩东风不无遗憾。2005年8月30日在其办公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用陕西人的一句老话对“都市女孩”做了总结:“醒得早,起得迟。”  相似文献   

17.
苏朗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是:“诚实的蜜蜂是不会向塑料花献殷情的”。有感而发,针砭时弊,可谓他“定向思维”的创作宗旨。1995年12月获《工人日报》第二届黑白漫画比赛一等奖,1996年4月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的《影子部队》不仅包含了他的创作思维,也使人们窥到了他创作的潜力与大气。他在《影子部队》创作随想中写道:当今,有的人对权力真是炙手可热,当权力悄悄来到身旁,罪恶也像幽灵般紧随而至,可谓“形影不离”。权力好像和利益该划等号。在我们这个法制尚待健全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冬至时节,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创立的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发布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这一活动是针对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媒体的公共事件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传媒学人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传媒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两者共同传递着传媒学人不变的坚守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将要重重地写下一笔。在我国电视事业步入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在中国电视剧艺术步入第40个年头的时刻,中国电视剧跨越了单一的生产模式,出现了多渠道全面发展的新态势。其主要标志是;“全国电影厂首届优秀电视剧评选”“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选”  相似文献   

20.
《兵团汽车出口啦》一稿,能连中三奖(即1991年全国企业报现场短新闻评比二等奖、自治区首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三等奖),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深知自己资历浅,底子薄,想借此由头,谈一点对现场短新闻的认识和体会。眼下现场短新闻的“热度”颇高,各家报纸纷纷开辟专栏,涌现出一批批佳作,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一些人对“现场”有所误解,在众多的报道中,也常见到一些“跑了调儿”的报道。诸如:A为写“现场”而写现场。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必须凝练、主题集中。这是写任何形式的新闻都必须遵守的。提倡写现场短新闻,是因“现场”能够再现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然而,这一“现场”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