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数字词在短信语言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文从数字词的形式、使用、修辞方式等角度展示了其运用情况,最后总结了它在短信使用中取得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璟 《文教资料》2008,(5):47-48
在短信笑话这种当今影响公众最广泛的移动网络媒体形式中.文学语言形式的新变化及其社会修辞功能表现得最为集中、鲜明且最具公众号召力.论文采用引证的手法,分析了修辞形式在短信笑话以及写作中的应用及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短信语言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一种新的语言文化样式,它不同于熟语、谚语、俗语、俚语、格言和歇后语,而是将这些语言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简洁、生动、活泼,更能表现时代的特征。许多短信语言蕴藏着深厚的修辞魅力,尤其是辞格的运用,使表达者和接受者双方充分感受到短信的无限乐趣。本文从语言修辞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短信语言中的设疑。根据笔者搜集的短信语料,以设喻的对象来分,设疑短信主要有动物设疑、事物设疑、人物设疑、话语设疑四种。  相似文献   

4.
郭灿 《现代语文》2006,(3):56-57
短信的风靡除了本身的技术因素外,最关键的恐怕要归属于它所包含的浓厚的幽默趣味了.短信属于一种文字游戏,生动有趣的短信往往不是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运用多种修辞格形成幽默的语言以达到娱乐的效果.本文拟就当今流行的娱乐短信来揭示常用修辞方式中所包含的幽默因子.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已不碍局限于纸上书信,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形式的交流手段,手机短信就成为人们互致问候、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机短信的最大特点在于方便快捷、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好的短信文本不仅能传情达意,而且能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这就在于,各种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手机短信成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园地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划分进行分析,认为消极修辞的概念不仅与修辞实际不符,而且在概念本身的阐释上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指出,骆小所先生关于"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划分更能反映修辞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语言属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模糊造就了荚语修辞格.语言的模糊可以达到最佳的表速效果,最佳修辞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含蓄言语的重要手段.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短信语言作文化心理上的阐释,从当前广为流传的短信语言分析出青年人所具有的求简心理、求异心理、求雅心理、调侃心理、祝福心理、批判心理。  相似文献   

9.
戴蔚 《现代语文》2007,(8):74-75
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指的是语言的艺术性.现代汉语中,把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称为"修辞",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以既定的内容和语境为依托,从语言材料入手,看其采取的修辞方法是否恰当,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否理想或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深层修辞研究,是对传统语言学研究反思的结果,它打破了语言三要素的定式,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深层修辞研究的深化促使了艺术语言学的诞生。语言学研究出现了科学语言,即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研究。深层修辞和艺术语言研究,解决了对超越语法言语研究的缺位。人的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深层修辞、艺术语言研究与传统语言研究共同组成语言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这是哲学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短信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信文学研究相对于短信文学的发展是滞后的,也不够深入和系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为:一是对于短信文学身份的确认问题。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主要是感悟即兴式的,缺乏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卓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认定。二是对于短信文学的特征的分析。虽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于短信文学的特点作出了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短信文学的特点,但都显得偏于一隅,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不够准确,或是未抓住短信文学的本质特征。三是对于短信文学的分类。各家在对短信文学分类的时候,主要是标准不统一,类别过于粗略,从文体方面关注不够。四是对于短信文学的修辞学分析。除少量文献涉及的修辞方法较为丰富以外,其它均未能充分反映短信文学修辞运用的全貌,对于修辞表现的新动向也关注不够。另外,存在许多空白或涉足不深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语言形式的变异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手机短信文本蕴涵了丰富的现代汉语资源,以特殊的“文本”方式演绎着它的魅力。着重分析手机短信息语言语表特征的偏离,包括语形、语音的变异所导致的语言陌生化以及其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3.
14.
广告运用修辞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使广告本身变得精彩,而是希望通过所设计的广告"招揽"顾客,促销商品。在广告营销中,语言文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宣传商品,介绍商品,同时在画面中起到装饰作用之外,广告词作为广告设计的最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语言修辞所产生的效果还为广告的审美效应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文章从不同类别的广告入手,分别解读趣味性广告中的修辞如何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及其精妙之处对广告产品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网络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其手机短信就是代表。众多短信充满智慧与个性,不仅善用语音,构成押韵和叠音,使短信语言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而且妙用汉字,尤其是运用析字格来委婉传情,巧妙达意,使短信语言趣味横生。本文析字格仅取"化形"类,分作拆散、离合、增损三类,重点剖析猜字短信及表达的内容。析字格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分析研究手机短信中的析字格,既可以启发艺术趣味,使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创作短信,从而把短信这块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手机是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短信也因为价格便宜、速度快捷、容易联系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短信语言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些特色从文化角度观之,既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当代文化的昭示,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与生活情态。  相似文献   

17.
仿拟是英汉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文章主要对英汉广告中仿拟特点和局限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在翻译含有仿拟辞格的广告时,译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广告的风格。因此,了解广告语言中仿拟辞格的特点并能有效地进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将有助于原语广告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幽默是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最突出的语言特征。传统的幽默研究局限在修辞层面上,因而,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分析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语言具有创新性。预设和会话含义是幽默的认知语用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的预设和会话含义的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语言建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