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诞生于民间,是平民百姓的艺术。解放后,国有杂技艺术团体将这一"草根艺术"推上了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在国际杂技赛场上多次捧回最高奖牌,在国际上夺取的奖牌较其它艺术门类要多。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的杂技团体每年可为国家创汇一亿美元以上。文化部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一、杂技舞台上舞蹈与杂技的融合 (一)舞蹈在杂技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杂技自古以来就与舞蹈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我国汉代的百戏就是兼容舞蹈和杂技于一休的表演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杂技表演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有善悠久的历史。杂技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以全世界作为自己的表演舞台,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优秀的杂技节目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做较长期的表演,这同样也是由杂技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银奖)四、杂技剧的创作思维具有东西方文化叠印的魅力中国杂技艺术以活跃的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创造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屡获殊荣、具有极高艺术含量和观赏价值的作品。《时空之旅》则更是集中了中国杂技节目的经典表演,塑造出梦幻的奇异舞台,引领观众穿越中国杂技的探险历程,力破重重关阻,而带领观众进入杂技艺术  相似文献   

5.
杂技和舞蹈是两种相似的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杂技艺术已完成了从地摊到舞台、从形式单一的技巧展示到表演形式多样化再到杂技剧的诞生,但是杂技教育相对于舞蹈教育而言,还明显处于散漫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刚落下帷幕不久的迎奥运金奖杂技节目展演暨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全国参赛的2台杂技节目和5台杂技剧目,充分展现出了杂技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累累硕果,尤其是参赛的杂技剧目,在那恢宏的舞台场景中,运用杂技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8.
整体上看,近10年来,杂技剧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开拓上。《渡江侦察记》《战上海》等一批杂技剧使“杂技技巧表现革命历史题材”这种新的舞台美学范式逐渐走向成熟,为杂技舞台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尤其是《战上海》,令难以推动戏剧矛盾的杂技艺术呈现“真实”的戏剧语言,无论从剧情本身发展还是剧情所要表达的精神而言,抛弃了杂技在戏剧表演中讲故事的“假”和“装”,完美继承和诠释了中国当代戏剧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巧妙精明而又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9.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杂技节目的艺术表现停留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上,虽然经过舞台的包装和改良,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因而制约了杂技节目的改革和创新。本人探讨的就是对杂技节目艺术表现的改革和创新,如何使杂技节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层次,即如何改变表演形式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5月17日晚,已有3600多年历史的中国杂技在深圳这块祖国经济、文化新的沃土之上,再次示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3年5月17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福永文化艺术中心"杂技舞台"专场活动为文博盛会展现了杂技艺术及其产业的活力与丰采!  相似文献   

12.
一、创造与创新 在20世纪中国杂技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使中国杂技从地摊卖艺走向了舞台表演;第二次变革就是从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变为艺术多元化。21世纪的中国杂技正酝酿着第三次重大变革,这就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杂技人才,创造出全新表演形式和内涵的杂技作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也是杂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6月12日晚,主题为"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广西艺术学校第三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在桂花剧场举行。杂技专业是广西艺术学校传统的办学科目,学艺必先崇德,习文伴随练技,诵读比赛是检验学生们的文化学习成效的舞台。同时,也唤起学生们对诗文阅读的兴趣,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打基础。比赛中,杂技班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融合杂技特长于诵读中,把观众带入了古代与近代诗文的意境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14.
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形式上有它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是没有声音语言而充满形体语汇的表演艺术,演员们经综合的科学系统的训练、熟练掌握了节目的技巧,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根据创编立意,准确塑造角色形象,达到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杂技已融入了舞蹈、戏剧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元素,发展为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除了杂技的技巧动作外更加注重综合的艺术呈现。如何提高杂技演员的舞台表现力是促进杂技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课题。一、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能使观众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在精神、思想层面得到熏陶和滋养。舞台表现力是艺术表演中最重要的展现方式,一名专业演员要想在舞台上更好地吸  相似文献   

16.
杂技表演服装属于舞台表演服装中的一种,既有其他表演类服装的共性,又不同于单纯的表演性服装,具有贴体又方便运动的特点,演员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表演服装来加以修饰,能够更好地展现高超的技艺。杂技表演服装的面料,吸收泳装、体操装、运动装的弹性特点,能够完成身体各部位的造型和肢体夸张性的动作。杂技表演服装的设计广泛吸收了戏剧、舞蹈、魔术、武术、体操等其他艺术的特点,更具有观赏性,更能适应演员在舞台上的优美动作表现,更能够通过服装的修饰衬托出演员的动作美,形象美,使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使观众真正享受到杂技艺术的美感。一、杂技服装的设计特点。杂技表演服装是塑造杂技演员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能够体现演员所演节目的主题和内涵,能够弥补舞台和道具上的不足,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更加圆润完美;要能够通过服装、音响、灯光、舞台布景等的完美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杂技艺术的技巧之美、动作之美;能够反映不同杂技节目的人物特点。杂技服装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一套设计成功的杂技表演服装应该能够突出杂技节目的特点和动作特性,能够烘托起表演气氛,使表演效果达到最高峰,使观众真正观赏到杂技的精、险、难、美。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之所以我称之为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杂技艺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纯粹展现杂技技艺为主体,而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吸收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语言,特别是戏剧元素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形成具有戏剧特性的杂技晚会,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思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化,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虽是世界杂技大国,但到目前为止,在杂技人才培养方面还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因此推动杂技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将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杂技人才方向转型,是我们杂技教育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21,(1):27-27
2021年1月25日,四川省杂技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五次会议在成都新华宾馆召开。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莅会指导,四川省杂协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四川省杂协副主席吴红主持。李兵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2020年四川杂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四川杂技界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二是要做好规划,促进杂技艺术高质量发展。三是求真务实,推动杂技出好作品、出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滑稽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将于2015年8月20日至10月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该项目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全程支持,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协办。本项目借助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高端平台,聘请国际知名滑稽教师授课,以先进理念和丰富舞台经验为我国杂技界培养滑稽表演人才,发掘、培育国内本土的滑稽表演者,为中国滑稽艺术发展提供助力,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