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4月28日至5月6日,由湖北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江城》在武汉杂技厅连演八场。该剧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武汉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近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反响热烈。《江城》是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它以武汉百万名大学生留在江城创业、择业为背景,讲述女主角在大学毕业之际面临着去"北上广"还是留在当地发展的人生选择,纠结之下她和小伙伴一起重游江城,到一个个伴她成长的地方,去找那些令她追思的温暖与感动。作  相似文献   

2.
梅月洲是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武汉杂技团团长。他在人才理念、团队管理、杂技创作等方面都敢于创新。他认为,武汉杂技需要发展,就必须尊重人才、勇于创新、技艺交融。近期,记者就相关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四川杂技在上世纪50年间,崛起于西南一隅,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可以说在四川杂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21世纪的四川杂技与全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方面是技巧的不断创新、艺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杂技在观赏性和“综艺”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杂技也从单一的节目发展到出现主题晚会、情景剧、杂技剧的时代。杂技本身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多元需求。这是新世纪之初杂技景象令人惊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的隗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少人从事杂技这一行业,观众接触杂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弘扬杂技艺术,让这一艺术更加亲民,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尝试以让观众体验的形式,把观众清进来,从今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小家庭观众为主体,逢周六在本剧院小剧场轮流上演优秀杂技剧《英雄小子》和精品节目的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杂技艺术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出地点从撂地摊、马戏大棚到剧场,演出内容从单纯技巧到艺术升华再到文化内涵的介入,演出形式从友好出访、商业演出到跨国合作,当代中国的杂技艺术经历了传统演绎、创新、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当代中国杂技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探索与创新、借鉴与学习融合得最好的一种艺术方式。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追求目标,以世界潮流不断涤荡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6.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杂技艺术及其发展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杂技艺术的高精尖、式样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在纵向继承与横向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创新,扩大了表现手段。它以本体的技巧为核心,采用新的观念、新的角度、诸多新的手法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它不仅展示了杂技艺术质的飞跃、量的倍增、花样的丰富多彩,而且反映了杂技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文心理结构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6月7日,由湖北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图书馆、湖北省杂技家协会主办的"追求德艺双馨,攀登艺术高峰——杂技艺术家夏菊花艺术成就展"在武汉图书馆开展。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杂技艺术家夏菊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树华,市政协副主席陈光菊,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涛,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卫东,市文化局党委书记马勋标、局长叶文静、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观察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在已经进入2l世纪的今天,杂技艺术不仅面临着自身的同业市场竞争,还受到各表演艺术门类的市场挤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杂技艺术必将应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第三次变革,那就是加速实现杂技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第13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马戏论坛上的发言)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变化之快、变化之多令人惊诧,甚至是无法想象。杂技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杂技艺术近几十年的变化,要大于以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但是,当我们为杂技艺术的成就自豪的时候,也应该正确审视其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2.
杂技是人类艺术花园的一朵奇葩。中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有了杂技的雏形。一般认为,我国杂技从春秋战国时代萌芽,至汉代初步形成。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大量文字资料均表明,汉代的百戏杂技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汉代以后,杂技在我国历朝历代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宋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国戏曲的诞生与繁荣,杂技在与戏曲融  相似文献   

13.
正在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湖北武汉杂技团的参赛节目《技炫黄包车》以其文化的深度、技巧的独特及表达的完美,从30个决赛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比赛十个获金菊奖节目之一。《技炫黄包车》是武汉杂技团原创于2014年的优秀节目,它突破了传统节目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观赏体验。经过几年的打磨与提高,该节目由雏形到成功获奖,体现了武汉杂技人对艺术不断探索、砥砺前行的坚毅品格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杂技艺术及其发展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杂技艺术的高精尖及式样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在纵向继承与横向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创新,扩大了表现手段,不仅展示了杂技艺术质的飞跃、量的倍增、花样的丰富多彩,而且反映了杂技艺术随着时代人文心理结构的复杂变化而迅速变化发展的客观事实。这里就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基点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杂技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杂技的创新问题引起了杂技艺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笔者认为提高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应该引起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入研究,以便使杂技艺术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杂技艺术的演出实践中,杂技形式、技巧的创新,是我们久谈不衰的话题。反映到理论领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对杂技形式和技巧在创新中的不同作用,作一肤浅的论述。一、纵向继承在杂技艺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辩证法要求我们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运动,其中包括一切物质形式和思维形式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杂技是中国的传统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杂技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杂技表演艺术和创造性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趋势下,杂技的发展该往何处去?11月2日,第九届中国武汉杂技艺术节的评委、嘉宾和参赛团队共聚杂技艺术研讨会,就当下杂技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第13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马戏论坛提交论文)中国传统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包含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它在融合、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多样的中国元素做出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杂技艺术如何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广被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