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  相似文献   

3.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就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敬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闻就高达50%,除“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外,其它4篇都是新闻翻译作品。对四篇新闻翻译再进行分析,“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和“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分别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新西兰先驱报》,其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4.
新 闻造假 ,媒体传假 ,近几年渐成蔓延之势。《新闻记者》杂志今年第1期披露了2001年全国十大假新闻 ,令人瞠目结舌、拍案惊奇。假新闻频频亮相媒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 ,这和对媒体假新闻现象舆论监督的滞后不无关系。即使一则有影响的新闻被完全证明是假的 ,新闻舆论的曝光批评也往往是拖泥带水、羞羞答答 ,有的甚至置若罔闻 ,“千呼万唤不出来”。有些新闻单位也知编假之错和传假之过 ,但当新闻曝光到自己身上 ,就玩起金蝉脱壳、瞒天过海之计。当《新闻记者》杂志揭露出全国十大假新闻以后 ,许多报刊竞相转载 ,北京一家较有…  相似文献   

5.
梁牛 《新闻三昧》2005,(10):27-27
据媒体报道,新学年开学后不久,北京的王先生在他女儿所读的小学四年级的语课本中发现一篇名为《钱被风刮跑以后》的课,是曾刊登在某大报上的一篇通讯,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王先生很清楚这是一篇“名”的假新闻,怎么会成了小学生的课呢?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新闻战线》今年第6期《新闻速写漫谈》一文中所举的《钱被风刮跑以后》(原载吉林日报1980年2月9日),曾获1980年全国好新闻奖,据我所知,这篇报道后经调查,纯属虚构,是条假新闻(见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新闻战线》今年第6期《新闻速写漫谈》一文中所举的《钱被风刮跑以后》(原载吉林日报1980年2月9日),曾获1980年全国好新闻奖,据我所知,这篇报道后经调查,纯属虚构,是条假新闻(见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看到一篇名为《2003年假新闻回放》的文章(见2004年第2期《新闻爱好者》)。文中不仅列举了2003年的重大假新闻,还分析了其影响。其中包括了“比尔.盖茨在洛杉矶被暗杀”,让央视名主持王小丫大叫“晦气”的假“车祸”,还有差点毁灭一个微波炉行业的假新闻《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
假新闻的成因这个问题,由于关系到假新闻的源头,进而关系到假新闻的最终遏制途径,向来是假新闻研究的重头戏,以致被人认为是不再有新意的课题。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不难发现,众多学者对于假新闻成因的探讨,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现象上的,往往成为一种简单的罗列。有人曾经发表了一篇名为《新闻失实的原因与防止措施》(刘保全作,《当代传播》2003年第一期)的文章,指出了假新闻的十五个成因:《中外假新闻大曝光》和80年代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诉讼     
《青年记者》2010,(13):2-3
《新闻记者》因新闻打假被索赔50万元 去年11月12日.《新快报》刊登图片《石家庄积雪比人高》,但很快被指涉嫌剽窃造假。《新闻记者》的《2009年十大假新闻》将其列为“2009年十大假新闻”。最近,双方闹上了法庭,这是我国首起因新闻打假引发的新闻名誉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性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松  唐天啸 《现代传播》2001,(6):128-129
1999年初,北京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消息《中国发现160岁老寿星》,不仅登消息,有的报纸还报道了这位“老寿星”的养生经,搞得沸沸扬扬,炒遍大江南北。可过了不久,有家报纸用《99年假新闻第一案》的标题,揭露这是一则假新闻,是20年前的假新闻卷土重来,是有人借“老寿星”办班赚钱的宣传伎俩。采访者是个聘用记者,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老寿星”本人。凡是刊登和转载此报道的报纸都被“涮”了一回,被人戏弄,无比的尴尬和遗憾。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社会新闻,只是贻害受众,败坏传媒名声,有的涉及政策、法规的造假,其危害性就…  相似文献   

12.
刚 给《新闻记者》写完一篇分析假新闻的文章(载《新闻记者》2002年第2期) ,又从2002年1月25日的网上 ,看到一条被人们点击次数颇高的新闻 :“今年39岁的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农民王来生八年磨一剑 ,完成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 ,受到国际社会重视。”这使我想到看报时剪下来的另一条新闻 ,即200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海外版 )发表的《敢峰就哥德巴赫猜想发表论文》 (我原计划就这条“新闻”说几句 )。这条新闻根据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育世纪》第一辑里收入的一篇文章《直取“1 +1”之探索———用…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9,(18):30-30
最近,“天涯论坛”贴出一篇博客文章——《一个记者的忏悔》,一个名叫朱光兵的“前新闻人”坦白自己曾在两年时间内写过80多篇假新闻,其中一些还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5.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17.
9月11日,武汉某报爆出一条新闻:由于在调查中遭七成学生反对,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落选鄂版语文教材,而学生反对的理由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和"父亲背影不够潇洒",该教材的一位副主编还声称"教材应由学生说了算"。这一新闻出来后,迅速被多家报纸及网络转载,随后在许多报纸和网络上都出现了斥责此事的评论,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料就在这篇文章出笼三天后,最先炮制这一新闻的武汉某报对报道失实向广大读者及当事单位作了道歉,原来所谓的《背影》落选、学生调查还有主编的高论等等全是子虚乌有。我们且不管这篇假新闻最初是如何顺利地上了武汉那家报纸版面的,仅看其他报纸对此新闻的处理,就颇耐人寻味:很多报纸转载了这条假新闻,但对于这篇假新闻的后续报道转载的却很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抵制假新闻这个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前,有必要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在我国出现的典型的50条假新闻。这50条假新闻每年都公布在上海的《新闻记》杂志上,前四年揭露假新闻并予以排名,还仅仅是这家杂志一家,而在“评选”2005年的十大假新闻时,就有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杂志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家参与。  相似文献   

19.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十大假新闻又新鲜出炉。《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六甸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等十篇“力作”“光荣”入选。2007年“圈养虎变身‘野生虎’”的新闻还让我们记忆犹新,2008年的假老虎又重新出山,众多记者为何会冒险求“名”?都是假新闻惹的祸。客里空是前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名剧《前线》里的一个人物.这位记者先生写新闻凭想象瞎编乱造,闹出不少笑话。后来新闻界有人就把写假报道的记者和道听途说、弄虚作假的新闻都称为客里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