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班主任工作中,总会遇到班上出现一些“小帮派”、小集体,在心理学上一般把他们称之为“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即是指它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这一概念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首先提出的。非正式群体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正式群体的建设外,对非正式群体也要认真对待,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注意引导。那么,怎样对待学生中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群体”概念,是指在高校学生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持续的共同活动而结成的有“首领”的人群集合体。按照这种群体的构成方式和组织原则的不同,可区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正式群体是具有较强组织性的群体,其成员的来源、地位、行为和权利、义务等都有比较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如学生班、学生会、团支部,被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等。而非正式群体则是因为某些共同的需要而自发结成的,主要靠感情来维持存在的群体,它自生自灭,一般比较松散,而且人数较少。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不一定都参加了某种正式群体,而正式群体中一般都会产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3.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一、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的含义根据一般社会学的观点,所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E·Mayo)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是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如中小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而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组织、学生会、班组、班委会、团支部等就不属于非正式群体,是正式群体。由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正  相似文献   

5.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江苏省溧水县洪蓝中学诸定国一、概念的界定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  相似文献   

6.
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支部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初中学生中以某种情趣为凝聚力自发形成的一种未得到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或角色期望,大家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符时,便会产生一些正式群体所无法具备的功能。反之,则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负效应。因此,为了搞好…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正式群体一、什么是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它是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群体一般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是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机构。正式群体在学校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它是在有关管理机关的领导和规定下,按一定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成因及其引导文艺飞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彼此需要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化的方式,成员的权...  相似文献   

10.
一、概念的界定 班级中往往存在若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的基矗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头人”。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伴群体。  相似文献   

11.
群体(group)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后首次提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一划分。他将具有正式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称作正式群体;而将由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为纽带联结成的人群称作非正式群体。前苏联学者安德列耶娃指出:“非正式团体(即群体)是指自发产生和形成的、在这些团体内既不规定…  相似文献   

12.
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彼此之间交往联系而自发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群体类型,它与正式群体一起共同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是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如青年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等)。其特点:1.自发形成;2.成员间相互关心带有明显的情调色彩;3.行为一致,内聚力强;4.情感有余,理性不足;5.有自然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管理中的群体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是中小学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提高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已提出、采用了许多激励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大多把重心放在学校的个人激励问题上,而很少关注学校中的群体激励问题。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由共同目标联系在一起,成员间有直接与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具有集体归属感,受其他成员及整体影响的一群人。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学校中的正式群体有教研组、年级组和学生班级等,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有如各种业余文体兴趣爱好小组等。本文中的群体仅指教研组…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群体,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也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此不可视而不见,只有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变化过程、各种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把握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因素,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班集体中有两大群体 :一类是正式群体 ,它是指各种小组 ,如值日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 ,它们是有领导的正式组织 ,这种正式的小群体是班集体的组织基础 ;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 ,它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一个班级中 ,非正式群体的团体数量往往不少。通过一番调查 ,在我校的班集体中 ,每班均有 4— 6个这样的小团体 ,成员数量不等 ,少的 2、3人 ,多的 8、9人 ,成员中男女均有。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学校群体根据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加班级集体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有正式编制,各成员处在一定的地位,行使自己的权利和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方向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团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因此,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它源于班级组织内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和特点,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某种或多种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方向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团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因此,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它源于班级组织内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和特点,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某种或多种需求。学生非正式群体从性质及作用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一个班级内的群体有各种各样的。根据班级内构成的原则与方式以及有无明确的结构关系,可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师生认可,为完成班级所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如班委会、团支部。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人员性格相近等因素自然形成的群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为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所萤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是一种“民间组织”,但其在班级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组织 ,除依靠相对稳定和规范的正式组织机构维系外 ,其内部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交往深度不一的“小圈子”———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组织 )。教职工群体也不例外。正式组织 (群体 )是按照组织设计规范构建起来的 ,它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职能和严整的结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责权关系 ,对个体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合理健康的正式组织为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而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组织的运行过程中 ,成员之间由于非正式联系而有意或无意形成的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一种不定型的组织。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