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倒来倒去     
【面试题】你让某些人为你工作了一周(七天),你要用一根金链条作为报酬,这根金链条由七节组成,每天的酬金就是其中一节.现在的要求是:你必须在每天的活干完后,结清当天的报酬不准拖欠.但你只能将这根金链条切割两次(也就是分成三块),你应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2.
林革 《湖南教育》2007,(3):44-44
趣味题:你让某个人为你工作了一周(七天),你要用一根金链条作为报酬,当然这根金链条由相同的七节组成,每天的酬金就是其中一节.现在的要求是:你必须在每天的活干完后交给他一份,结清当天的报酬,不准拖欠.但你只能将这根金链条切割两次(也就是分成三块),你应该如何切割?  相似文献   

3.
金链轶事     
先生出远门,不慎丢了钱包。住旅馆,只好用随身带的金链支付住宿费。旅馆老板数了数金链上的环,说“这条金链共23环,一天收你一环,你可以住23天。不过,每天敲开一环,这根漂亮的金链就会毁了。这样  相似文献   

4.
下面研究的一个关于分解的数学趣题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故事的主人公当然是一位绝顶聪明的人,我们不妨称他为阿凡提.一天,国王要赏赐阿凡提一条有7个环的金链,但是提出一个条件:只允许阿凡提切开7个环中的一环,且只能切一次,然后每天取走一环,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阿凡提有办法达到这一要求,就可以得到这条金链;如果做不到,那么他不但得不到金链,还要受到处罚.国王下完命令后,就和大臣们等着看阿凡提的笑话,聪明一世的阿凡提这次可要倒霉啦.阿凡提接过金链,只略为思考了一下,便想出了办法.他把金链的第三环切开,一条7个环的金链就分成了三节:一…  相似文献   

5.
左脑风暴     
《中学生天地》2011,(5):48-49
弗兰克有一条金链,由7个焊接在一起的金环组成,每个环的含金量都是一样的。这天,他请一个工人为他工作7天,报酬是每天一个金环。  相似文献   

6.
“阿凡提巧取七环”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地主非常自负和刻薄,经常出难题借以克扣长工的工钱。有一回,他用纯银打了个七连环作为工钱,请人做工七天,要求打工者只能断开其中的一环,干几天就取几个银环,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很多打工者因为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没能拿到工钱。聪明的阿凡提先将第三环断开,第一天取走断开的那一环;第二天,阿凡提还给地主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三天,阿凡提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四天,用前三天拿走的三个环去换四连环;第五天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六天,还给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七天再取走断开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7.
假如瓢虫来拜访你你先别动默默数它背上的星星一,二,三……至少是六颗那么它就是七星瓢虫带着它来到窗前让它晒晒阳光它也可能饿了上网查它最爱吃的食物是核桃馅还是常青藤的嫩叶它是你的第一个客人它为你背来七颗小星七个请求第一颗忘掉昨晚的噩梦第二颗别跟那头小猪吵架了第三颗今天给自己放一天假第四颗唱支歌给自己听听第五颗关闭电话第六颗再数一遍星星俺可是正宗的七星瓢虫第七颗把我送到窗前我可以走了假如,瓢虫来拜访你@薛涛 @李海燕~~  相似文献   

8.
“阿凡提巧取七环”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地主非常自负和刻薄,经常出难题借以克扣长工的工钱。有一回,他用纯银打了个七连环作为工钱,请人做工七天,要求打工者只能断开其中的一环,干几天就取几个银环,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很多打工者因为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没能拿到工钱。聪明的阿凡提先将第三环断开.第一天取走断开的那一环;第二天.阿凡提还给地主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三天,阿凡提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四天,用前三天拿走的三个环去换四连环;第五天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六天,还给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七天再取走断开的那一个环.正好是七环。  相似文献   

9.
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生:产生了“亲切与舒服”的感觉.师:清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亲切与舒服”?它们又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课文中?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亲切与舒服”.第一次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节中,第二次出现在课文的第六节中,第三次出现在第七节中.师:对.作者对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之感,就是作者写“林海”的原因.让我们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段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林海的.请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的亲切舒服之感是怎样产生的?(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0.
引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第107页最后一段是下面内容: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不难发现: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比较一般平等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菱形的对角线,你会发现,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直角三角形,而一般平行四边形只被分成了全等的两对三角形,一对是锐角三角形,一对是钝角三  相似文献   

11.
<正> 柯岩同志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共有九个诗节。一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将它分为三段。第一段就是第一诗节。对第二、三段的划分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第二段包括二至六诗节,第三段包括七至九诗节。第二种意见:第二段包括二至八诗节,第三段就是第九诗节。下面谈一谈我对这一分歧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2页.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线把它们首尾相连,你猜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第三册(选修Ⅱ)“导数的概念”一节,讲到导数的几何意义时,给出了两个例题(例3、例4),都是利用导数求曲线上某一点P处的切线,也就是求以P为切点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如果求  相似文献   

14.
[题目]把一根铁丝分成三段。第一段的长度相当于另外两段的总和;第二段的长度又相当于另外两段之和的一半,又知道第三段长2/3.这根铁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5.
分割图形     
分割图形可以使我们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哦。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分割图形的题目——分割正方形。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下面就是其中两种分割方法。想一想,用4条线段能将正方形分成11块吗?应该怎样分?请你画一画。分割图形@吕建萍  相似文献   

16.
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报酬每天一付.如果你只有一根金条,并且只能将这根金条切割两次,你该怎么切?——这是许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都曾经用过的一道面试题.当你绞尽脑汁,在纸上算了又算却仍想不出答案时,或许会对出题人产生既无奈又佩服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空间,两两相交且三三不共线、无四面共点的五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几部分?推测并证明。个这样的平面将空间分成几部分? 一般地,会从n=1,2,3去猜测答案.但当n≥4时答案似乎不太明了。为了寻找规律退而考虑平面内的类似问题:n条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的直线分乎面所成份数。再简单一点的,如n个不同点分直线所成的段数. 1.一个类比:尝试从三条直线分割平面的情况与四个平面分割空间问题作类比. 观察(图1),平面上这三条直线构成了一三角形的三边,把平面分成三部分:一是三角形内部为一个;二是与三角形共一边的有三个;再是与三角形共顶点的也三个。所以,P(3)=1 3 3=7.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起始课,也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数学符号感.  相似文献   

19.
庄锋 《生物学教学》2007,32(3):52-52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株的生长”一节有一个“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教材一并给出了实施探究的提示,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划四条线。然后将幼苗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第二天测量四个区的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天比较,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工作,并与第二天测得的距离进行比较,看又有什么变化。很多教师做了多次探究,可能少有成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对比的方法从海洋的特点、作用和保护三个方面说明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全文共9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3小节)主要从海洋的大和喜怒无常来说明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第二段(第4~8小节)主要从海洋能解决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