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立法体例、赔偿原则、受害人保护、赔偿范围、赔偿责任限额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凸显了保护机动车事故受害人利益的理念,具有明显的优点。我国立法应当借鉴英国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扩大受害人范围,分类型赋予受害第三人直接请求权,提高赔偿限额,实行费率厘定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环境侵权法律实践的发展,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演绎出“过失责任-公平责任-无过失责任”的社会化之路。即所谓“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主要表现为无过失责任原则的兴起。无过失责任具有过失责任和公平责任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各国立法均致力于通过实体法途径,时归责原则作出调整。在环境民事责任领域确立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采加强时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刘锐 《西北师大学报》2006,43(4):124-128
机动车普及的过程就是机动车事故受害人保护问题凸显的过程,同时也是机动车事故责任严格化和保险强制化的过程。严格责任是比过错责任更为严格的不同责任形态的汇集,其正当性理由并不相同。不同国家立法的发展已经表明机动车事故领域最适合课予严格责任,而危险、受害人保护及风险分散等是其正当性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法》“撞了不白撞”规定的合理性争论应当考虑机动车保有人对责任保险的可得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于因机动车的使用所导致的死亡、体伤与财损,各国所采用的保险体制大致分为责任保险和无过失保险两种.为解决机动车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各国以立法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投保机动车保险,就其立法体例而言,大致也可分为强制责任保险和强制无过失保险两种模式.强制无过失保险虽属良制,但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条件下,目前只宜选择强制责任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5.
适用过失相抵规则可以公平合理的分配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责任,但在未成年人领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第三方监护人,因此有必要对过失相抵在未成年人领域的适用规则作进一步探讨。明确未成年人过失相抵能力的标准,从而在未成年人领域适用过失相抵时,能单独对未成年受害人的过失进行认定,公平合理的分担未成年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4):101-10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但受制于我国保险行业整体发展较晚、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该制度仍存在待完善的地方。提出从调整损害赔偿范围、科学确定受害人范围及限额分配方式、衔接好各职能部门业务、明确机动车交强险经营模式等方面完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车祸受害人利益的保护,许多国家规定了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文章首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有关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的立法状况,其次阐述了该制度的具体运用,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完善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8.
饭店对食客的安全保障义务及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饭店在第三人侵权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害的情况下,饭店因其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是补充责任,饭店承担补充责任既可以是全部责任也可以是部分责任。在受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全部不能时,饭店承担全部责任;在侵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部分不能时,饭店承担部分责任。在受害人与有过失情况下,饭店不因受害人的一般过失而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9.
交强险责任限额对交通事故受害人和保险公司的权利保障都有重大影响,是法定的限制保险公司责任条款。我国现行法对交强险责任实行以机动车有无责任为基础的死亡伤残、医疗费用以及财产损失的分项责任限额制度,对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保护十分不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交强险责任限额制度的探讨,提出要构建不区分机动车责任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项责任限额制度的观点,同时结合交强险实践,对责任限额有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的疑难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的显性功能包括惩罚功能与补偿功能,其他功能属于隐性功能,甄别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依据是其能否进行客观度量。现代民事侵权责任制度,其针对侵权责任人的惩罚功能,主要通过针对受害人的补偿功能得以实现。本文重点阐述侵权责任显性功能的嬗变及其相应的制度创新、责任财产不足时补偿功能与惩罚功能实现的制度超越。制度超越包括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或无过失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与社会征信制度。  相似文献   

11.
缔约过失责任应赔偿信赖利益损失,具体包括所受损害、机会利益损失和维持利益。赔偿信赖利益一般情况下应以期待利益为限,但因违反保护、保密义务侵犯相对人维持利益时应除外。缔约过失责任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受害人受到严重的精神损害,可以请求权竞合理论选择要求致害人承担侵权责任,但这与缔约过失责任不同,受害人应承担过失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出于受害人利益保护和各方利益均衡的考量,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除外责任的部分内容应作一定的限缩解释。只有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单一近因,且企业已采取了合理措施时,保险公司才可以全部免责。除“第三人遭受的损害”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也属于除外责任的范畴。应设立环境污染救助基金,对应急处置费用和紧急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在一定限额内予以救济。除外责任中的“环境污染犯罪”限于故意犯罪。过失导致环境污染犯罪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企业的过错程度,按比例给付保险金。纯粹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属于除外责任的免赔范畴。当企业故意导致环境污染犯罪时,保险人在给付应急处置和清污费用后,可以向企业追偿。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损害作为现代特殊侵权之一,具有不平等性、价值性、不明确性和缓慢性特征.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免责条件有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责任和第三者过失三种.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问题倒置,这对于解决环境民事纠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法调整的范畴。在侵权责任法规则体系中,对于一般侵权行为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是此类侵权责任构成的决定性要素,是责任归结的最终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1]。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教育机构对于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推定过错责任,对于受害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伤  相似文献   

15.
铁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应采无过错责任原则。最高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生效后,首例铁路运输企业承担主要责任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判决,体现了严格掌握免责事由、积极适用过失相抵及倾向性保护未成年受害人利益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一车投保机动车强制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另一车未投机动车强制责任险。两车相撞后致正常行走的第三人受伤,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两车各负交通事故的主次责任、行人无责任情况下,应该如何划分两车的赔偿责任?文章提出交强险限额内部分平均承担、超出交强险限额部分对内按份、对外连带承担、有投保车在限额内先承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民法中的过错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作为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充分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过失犯的判断容易出现主观优先于客观的情况,对于过失实行行为的存在也颇有争议,目前肯定说占据优势。承认过失实行行为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其与故意实行行为的差异,有助于明晰过失犯成立标准,还能保护国民预测可能性。对于过失行为的认定,应以结果出现为前提,以行为主义为原则,在形式上违反注意义务,实质上具有法所不允许的危险,借助信赖原则和规范保护目的,进一步细化不法的认定标准,限制过失犯罪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19.
建立缔约上过失责任制度初探李润思所谓缔约上过失责任,指的是在缔结契约过程中,因缔约当事人一方过错致他方当事人遭受损害时,有过错的一方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我国合同法中,只规定有违约责任而无缔约责任,致使司法机关在审理因缔约责任引起的纠纷案件中,常感无适...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过失地违反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他方当事人损失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赔偿范围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导致相对方固有利益及(或)信赖利益的损失;对于固有利益的赔偿,应以实际损害为标准;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当以履行利益为标准;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应坚持过失相抵原则、损益相抵原则、受害人自由选择诉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